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体育

港甲老牌球队集体「打假波」与外围赌博集团共 23人被捕

继中国足球坛打贪半年后,香港已有68年历史的甲組球队「愉园」,再次被指涉嫌集体「打假波」,队中包括一名教练和11名球员被捕,而非法外围赌博集团及相关人士亦有11人被捕,是廉署拘捕人数最多的一次行动。身兼愉园体育会会长的香港足球总会主席贝钧奇表示,事件有损球坛声誉,有人更形容为耻辱,但事件涉及较低级别的业馀赛事,相信对本地足球发展影响未必很大。愉园会方六会积植配合当局调查。

廉署揭露有甲组球队集体打假波,不少球迷到愉园本月最后一场联赛赛事(小图)的脸书帖文下留言斥责 2023年5月17日
廉署揭露有甲组球队集体打假波,不少球迷到愉园本月最后一场联赛赛事(小图)的脸书帖文下留言斥责 2023年5月17日 © 麦燕庭提供
广告

专责反贪的廉政公署昨(16日)午公布,瓦解一个涉及非法外围赌博的「打假波」集团,拘捕23人,年龄介乎25至36岁,当中包括一支甲组球队的11名球员和1名教练,以及多名俗称「艇仔」的外围赌注收受者,他们其后获保释出外候查。据了解,涉案的是本地老牌球会「愉园」,现场所见,昨晚陆续离开廉署总部的,有队长杨赐麟及雷文廸丶霍斌仁及彭超然等曾参与香港超级联赛的愉园球员;另外,主教练赵觉超亦有涉案。至于曾在2019至21年效力愉园时被欠薪丶现效力另一港甲球队的巴西籍外援卢斯安奴亦曾进入廉署,未知是涉案抑或协助调查。

案件源自一宗针对涉案球队一名球员的贪污举报。廉署经过一年的调查及搜证后,发现有关球队超过一半球员在由去年10月开始的本年度赛季中收贿「打假波」,在26场球赛中,18场输波或和波,部分球赛有「打假波」之嫌。廉署没有透露涉案球队名称,但翻查足总网页可见,在香港甲组联赛中,愉园至今出赛26场,当中5场和波丶13场输波,与廉署已公布的资料吻合。

廉署执行处总调查主任梁颖行昨在记者会上表示,涉案球员会「放水」或消极作赛,并刻意败于实力较弱的球队。教练及外围「艇仔」更会在赛事期间视乎即时赔率变化,进一步以夸张的身体动作暗号沟通,操控赛果。

廉署执行处首席调查主任卓智欣指出,赛事过后,球员会因应在比赛中「打假波」的表现获相应报酬,每人每场可收取9000至10000港元贿款,涉案者亦会同时经外围下注「双重获利」。他补充,球会管理层对事件并不知情,形容他们亦属事件受害者。

足总主席贝钧奇今早接受电台访问时表示,事件有损球坛声誉,但港超联赛事已采取措施打击「打假波」,包括安排国际机构监察赛事,不法分子可能因而选择在其他较低级别的赛事行贿,因为有关赛事场地较为分散,只有部分赛事有监察员在场。他表明,现时难以做到所有赛事均派员监察,但强调,足总对「打假波」是采取「零容忍」态度,一直希望可以斩草除根,就是抽出幕后主脑和策划者,而不是光罚球员。

对于有意见指本地球员待遇欠佳,每场赛事只有数百元收入,部分球员更只有车马费,增加球员受贿诱因,贝钧奇认为,「打假波」事件与球员薪酬低并无直接关系,因为甲丶乙丶丙组联赛的球员属业馀性质,本身有正职,不计较报酬,只是部分球员贪图利益,做出不法勾当。

不过,教育大学健康与体育学系副系主任雷雄德对贝钧奇指球员为兴趣参赛的说法,不敢苟同,指年轻人的想法与老一辈不同,为钱多于兴趣,可能有人因此挺而走险。他促请教育当局加强对青少年的操守品德培训,并扩阔足球产业发展,如此才可发展出公正的制度,期望社会检讨今次事件带出的体育和教育政策深层次问题。

香港近年爆出多宗「打假波」案,在1950年成立丶1955年首次作赛丶并曾赢得足总杯的愉园,曾牵涉其中两宗。较近期一宗发生在2014年1月的愉园对晨曦的赛事中,克罗地亚籍外援沙沙麦斯被指打假波而裁定串谋诈骗罪成,判囚12个月;愉园副领队梁倬轩在同场赛事中透过赌波网站下注4.3万元,承认违反赌博条例而被判罚款4000元。另在2009年,愉园国援球员于洋因向对手球员行贿以便对方让他入一球,遭判囚10个月。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