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89六四

香港舞台剧《5月35日》台北上演

国际 – 六四事件34周年前夕,一部以天安门母亲为主角的香港舞台剧《5月35日》自6月2日起一连在台北演出6场。台湾主演剧团创办人钟伯渊说,该剧反映的是中共如何在这34年来抹灭和洗白有关六四的记忆。他希望透过这出在中国和香港都禁演的舞台剧,来缅怀六四精神,更让观众认清,中共政权对人权的威胁不分对象,无所不在。

舞台劇 《5月35日》 正式登台
2023/04/24
舞台劇 《5月35日》 正式登台 2023/04/24 © 《5月35日》官网
广告

香港原创舞台剧《5月35日》描述的是中国“天安门母亲”的真实故事。剧中主角是一对迈入迟暮之年、住在北京的老夫妇,两人心中压抑了30多年的一道伤痕是,独子哲哲死于1989年6月4日天安门广场上的那一场屠杀之中。

儿子死于六四运动的老妇小林,虽身为天安门母亲,却因顾及小叔还在中国的政府部门工作,至今仍不敢公开悼念死去的独子,因为她担心,若做出任何触怒官方的反应,恐连累到小叔,毕竟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但故事转折是,老母亲在发现自己罹癌后,毅然下定决心,不顾一切也要前往天安门广场公开悼念爱子,她在剧中展现了人生最后的勇气,并说出了令人动容的心声:“我们就来个光明正大的纪念,冲击这条不正常的底线。”

她的愿望是如此卑微,却仍受到中共公权力的百般施压阻挠。这些剧情真实呈现的是中国那一群“天安门母亲”们34年来的悲痛处境:她们在天安门事件中痛失爱子,却仅能于每年的六月四日当天,在中共便衣人员的严密监控下,前往北京万安公墓集体祭祀,因为每一个逝去的学生都成了中共治理下的禁忌词。

至于所有天安门母亲的共同期盼,也就是重回天安门广场,为她们的儿子公开举行一场有尊严的路祭,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政后,政治氛围越来越严峻的前提下,更是多数“天安门母亲”直至临终前都未能实现的遗憾。

每年六四前后,北京天安门广场不仅维安严密,就连六四此一日期都变成禁忌词,而这也是香港舞台剧剧名《5月35日》的由来,亦即5月31日加4天,用一个不存在的日期,追悼那场在中国不能说的悲剧。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