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暴雨

历世纪暴雨 香港今基本复常 惟怨声未止

经历世纪暴雨和破纪录长时间维持最高级别的黑色暴雨警告后,香港今天进入首个工作日,港府认为已基本复常,全港只有一条受山泥倾泻覆盖的道路未能开通丶十间学校受浸而未能上实体课,以及一个中港口岸仍须关闭。不过,市民仍然馀怒未消,不少市民致电网台,质疑港府预警不足,大叹「百年一遇这班庸官」;亦有报章社论指,今次水灾损伤超乎预期,是因为上次超强台风「苏拉」的灾后清理不彻底。

黄色暴雨警告下, 西贡将军澳翠林邨的后山有泥水瀑布 2023年9月11日
黄色暴雨警告下, 西贡将军澳翠林邨的后山有泥水瀑布 2023年9月11日 © 网上片段截图
广告

今日续暴雨 9月至今雨量己破139年历央纪录

更令人忧虑的是,香港今(11日)早仍然有暴雨,天文台上午更一度发出最低的黄色暴雨警告信号,又发出局部地区大雨提示,包括西贡区在早上9时50分录得过去一小时逾100毫米雨量,区内多处水浸;沙田区在下午12时45分之前的一小时内,亦录得超过 80毫米雨量,有在该区工作的市民形容,窗外有如倒水。

而即使未计今日的大雨,天文台今早表示,9月至昨午4时,已经录得超过 897毫米雨量,是自 1884年有记录以来 9月最高下量,打破 1952年的旧纪录。天文台前台长林超英在社交平台表示,是次世纪暴雨是一个警号,因为受地球暖化影响,极端天气可能会变成新常态。

港府现时仍未公布上周五(8日)雨灾造成的经济损失,作为第二把手的政务司司长陈国基昨(10日)午率领一众署局级官员召开记者会时只是强调,当局在特大暴雨后全力全速应对,香港整体回复基本正常运作,今日上班上学大致没有问题。不过,当中有十间学校因为校园受暴雨破坏,今日未能恢复实体面授课,可能在未来数天须以网课等方法代替。

另外,于记者会上提及有六条道路仍在全线封闭,但经过整晚处理后,运输及物流局局长林世雄今早在电台节目表示,其中五个路段已经至少有一条行车线开通,只馀筲箕湾耀兴道的道路因山泥倾泻较为严重而仍须封闭,以便清理山泥。他强调,「基本上」所有道路已经开通,所有巴士路线亦已恢复,铁路则大致恢复正常运作,除了受灾严重的黄大仙地下铁路站仍有一些设施需要关闭。

舆论轰港府不用紧急警示系统 渠务清理不力

不过,市民仍然质疑和埋怨当局的应对,当中最令人诟病的是,港府不动用耗资 1.5亿港元开发的「紧急警示系统」。

翻查资料,2020年设立的「紧急警示系统」,以便港府在紧急情况下,向所有香港覆盖范围内的手机发送重要公告。该系统曾于去年3月9日发放把伊利沙伯医院改为接受感染疫情的定点医院的消息。

官员在不同的记者会上均强调,天文台既已发出黑色暴雨警告,港府亦已发出四份新闻稿通知市民,透过这固有渠道发放信息已足够,毋须启动紧急警示系统;又指醒着的市民都会知道。不过,天文台是在7日深夜11时05分发出黑雨警告,当时不少人已进入梦乡,而港府在8日清晨5时半发出的极端情况警告不用上班的信息亦不清晰,以致不少人继续冒雨上班。

有一名姓李女士致电网台D100的新闻节目质问:「去到极端情况,你那警示系统也不用,那你要(警示系统)来做什麽?」另一姓陈的营商男听众则大骂官员不是做实事,说暴雨五百年一遇,港人才是「百年一遇这班庸官」。

豪宅区红山半岛9日山泥倾泻处有僭建 2023年9月11日
豪宅区红山半岛9日山泥倾泻处有僭建 2023年9月11日 © 香港天气资讯中心脸书图片

山泥倾泻揭豪宅区人僭建问题

《信报》今日的社评亦呼吁当局检讨紧急警示系统如何恰当使用,并指出,十号风球「苏拉」正面袭港所造成的损失也不及台风「海葵」带来的暴雨,推测是因为应对「苏拉」的善后工作不够彻底,港府只是清理地面障碍物,回复道路交通畅顺,但地面下的排水系统则仍然被大量杂物或污泥淤塞,以致在破纪录的大雨下,渠务设施未能有效排水,以致满目疮痍。

社论续称 ,台风季节尚未完结,极端天气可能仍会再来,若今次灾后处理不善,可能会为未来种下祸根。「『五百年一遇』云云,不应是敷衍塞责的藉口。」

香港上周四(7日)晚开始下雨,在午夜前一小时内,天文台录得自1884年以来最高雨量的暴雨,截至翌日中午,已录得超过600遥毫米雨量纪录,等于香港四分之一的全年雨量,而黑雨警告维持16小时亦打破天文台发出此警号的最长时间。在这场被官员形容为五百年一遇的暴雨中,有110人受伤,当局更接获75宗山泥倾泻报告,其中54宗在昨日已完成检视工作,有6宗需要疏散民居,当中包括豪宅红山半岛须撤离二十多人。而红山半岛的山泥倾泻更揭发有两间独立屋涉及违规僭建,网上片段所见,山坡护土墙有被移动,未知僭建有否影响山泥倾泻。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