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社会

经济不景气:更多中国女性选择单身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女性憧憬着没有丈夫和孩子的未来,这给政府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挑战。中国西安一位 28 岁、未婚的女自由撰稿人认为婚姻是一种不公平的制度,她对路透社记者表示:“无论是非常成功还是普通女性,在家庭中都要做出最大的牺牲”,这位女权主义者还补充说: “很多上几代结婚的人,尤其是女性,牺牲了自己和事业发展,可并没有得到承诺的幸福生活。现在,要过好自己的生活已经够难的了”。

中国女性。
中国女性。 © Andy Wong / AP
广告

在中国人口连续第二年下降、新生儿数量创历史新低之际,习近平主席强调了“培育婚育新风”的必要性。

中国总理李强在今年人大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承诺要“努力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并加强托幼服务。

路透社指出,中国共产党将核心家庭视为社会稳定的基石,未婚母亲被视为耻辱,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社会福利。但是,在创纪录的青年失业率和经济衰退中,越来越多受过教育的女性面临前所未有的不安全感,转而拥护“单身主义”。

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15岁以上单身人口达到创纪录的2.39亿。结婚登记量在 2022 年达到历史最低点后,去年因新冠疫情的积压而小幅反弹。共青团 在2021 年对约 2900 名未婚城市年轻人的调查发现,44% 的女性不打算结婚。

然而,在中国,婚姻仍然被视为成年的里程碑,从未结婚的成年人比例仍然很低。但婚姻不受年轻人青睐的另一个迹象是,众多中国人正在推迟结婚,根据人口普查数据,中国人平均初婚年龄从 2010 年的 24.89 岁上升到 2020 年的 28.67 岁。

据上海市的统计数据,去年上海男性平均初婚的年龄为 30.6岁,女性达到了 29.2岁。

旅居美国的中国女权活动家吕频说“女权运动在中国基本上是不允许的,但拒绝结婚和生育可以说是……对父权制国家的一种非暴力反抗”。

没有道歉

经过数十年努力,中国女性的教育水平、劳动力参与率和社会流动性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中国当局现在却面临着一个两难的境地,因为同一群体的女性对政府的宣传越来越抵触。

在中国,长期单身的生活方式逐渐变得越来越普遍,这催生了以单身女性为主的网络社区,她们寻求志同道合者的声援。

在中国的 Instagram 网站小红书上,通常三、四十岁女性影响者发表带有“不结婚、不生孩子”标签的帖子经常会获得成千上万的点赞。

另一个社交媒体平台——豆瓣上的一个反婚姻论坛有 9200 名会员,而另一个专门讨论“单身主义”的论坛则有 3600 名成员,他们讨论集体退休计划等话题。

南方城市南宁市一位24岁毕业即失业的女性最近向母亲宣称,她“从生孩子的噩梦中惊醒了”。她在微信众写道“不结婚,不生孩子,是我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我不欠对任何人的道歉,我的父母已经接受了。”

相反,她决定“躺平”,并为未来的旅行存钱。她说:“我认为约会或同居是可以的,但孩子是一项巨大的资产投资,回报却微乎其微。”她补充说,自己已经和一些女性朋友讨论过,在她们退休后租房子住。

众多受访女性表示,渴望自我探索、对中国父权制家庭模式的失望以及缺乏“开明”的男性伴侣是她们决定保持单身和不生育的主要原因。

性别平等也是保持单身的另一个原因:所有女性都说,很难找到一个重视她们的自主权,并认为家庭劳动应平等分工的男性。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社会学教授舒晓玲表示:“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供过于求,而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却供不应求。” 根据官方数据,几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 2022 年男性人口比女性人口多出 3230 万。

舒教授说:“受过大学教育的女性越来越友自信捍卫自己在社会中的权利和地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在寻找支持她们的生活伴侣时,会发现同样支持女性权利的合适男性较少。”

虽然并非所有接受采访的女性都认为自己是女权主义者、或认为自己故意反抗政府,但她们的行为反映出中国女性通过个人选择来增强自身能力的大趋势。

尽管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终身单身的人数未来不会成倍增长,但晚婚和生育率下降很可能对中国的人口目标构成威胁。

女权活动家吕频指出:“从长远来看,女性结婚生子的热情只会不断下降”。她说:“我相信这是中国将面临的最重要的长期危机。”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