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中国/社会

有官员肯定共同社论 料会被广泛使用

广告

中国人大政协两会前夕,大陆十三分地方主要报章破天荒发表共同社论,促请政府取消令不同户籍人士有不同待遇的户籍制度,有关做法和意见获得政协发言人赵启正肯定及推荐。虽然如此,据本台了解,有关意见不会包括在两会的常委会工作报告内,而主流传媒已按指示,不转载有关讯息,相关传媒的网站亦已拿下有关文章;不过,时事评论员刘锐绍预期,共同社论的做法日后会更广泛地被使用。

包括广东《南方都市报》等十一个省区市的普及报章,在三月一日发表题为《请两会代表委员关注并敦促户籍制度改革》,在接近一千七百字的社论中,新闻界促请与会代表或委员提请政府设定时间表,改革并最终撤销做成不公平而且有违宪法保障的平等原则的户籍制度,以平息弊政和民怨。有关社论迅即获得新浪网等三家主流网站具名支持,网上回应更为热烈,绝大部分表达了支持声音。不过,本台了解,中央级或受制于中宣部的传媒均已按指示,没有转载有关社论和相关评论。

全国政协会议发言人赵启正二日在记者会上避谈有关问题,但在会后响应记者追问时却肯定了社论,他说,传媒有权对政府政策提出意见,认为今次共同社论有推动力。他又说,已看过有关社论,认为它说出不同阶层,尤其是农民子弟的呼声,呼吁其它政协委员也要阅读这篇社论,研究哪些地方值得赞同,哪些建议需要补充。

时事评论员刘锐绍接受本台访问时赞扬十三家传媒的做法既肩负新闻界天职,又有技巧,例如谈的是总理温家宝也有提及的民生问题,相信他们不会有饭碗问题,不过,中宣部和主责思想工作的官员必然会有跟进行动,包括对谈、发新指示等,这都应该在发出共同社论的传媒的预计之内。

虽然在中国近二千家报纸中,只有十三家发表共同社论,刘锐绍认为,不能低估其影响力,因为中国的改革从来都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多的,当年的包产到户亦是由十八家农户自签生死状促成而推行全国的。他相信,有关行动日后必会扩而充之,发生的频密程度亦会不断增加,但不会很快。

熟悉中国事务的评论员林和立亦肯定共同社论的做法,但预计,由于户籍制度涉及太多人士的利益,不可能在今次两会会期有任何公布。

发出撰写共同社论邀请的《经济观察报》下属的经济观察网副总编辑张宏在社论刊出后,撰文解释,指行动受到英国《卫报》去年九月邀请《经济观察报》参与当年十二月哥本哈根会议时发表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社论活动启发。张宏又说,在中国当代史上,媒体从来就不是旁观者,作为党的喉舌,媒体更有责任积极参与到推进中国改革的进程中。他更引述温家宝上周与网友交流时的说话作支持,温家宝说,「对新生代农民工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那些长期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并具备一定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

社论出台后,受到网民热捧,被誉为今年两会「民间一号提案」。一位网友在他的部落格上表示,「联合社论发出媒体本来应当发出的正义呼声,…,它表明中国一些传统媒体正在觉醒,努力重返偏离太久的正常轨道。…令人鼓舞」。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表示,中国社会有许多问题和矛盾都与户籍密切相关,在两会前提出这个共同社论,十分适时。

中国的户籍制度始于一九五八年,至今只有极少数国家实行。由二零零五年起,中国着手改革户籍制度,但成绩不显著。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