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沧海桑田

福岛核危机引发使用核能的反思

发表时间:

日本福岛3月11日发生特大地震以来,震情并没有恢复平静,一个多月来,余震频频发生,记载下的余震数字已达上千次之多!除余震造成的不安外,在特大地震中遭到严重损害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几乎每天都要传出一些令人深感忧虑的消息。这一核电站的事态发展牵动着世人的心弦。据日本媒体报道,东京电力公司4月14日晚披露,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和2号反应炉附近的地下水,辐射物质浓度在过去一周激增了大约10倍。尽管东电并不打算排放这些污水,却“无法否认这些污水可能渗入海中”

广告

在受到核危机严重困扰的情势下,日本首相菅直人面临着空前的压力。有报道说:日本在大地震发生一个月之后,政坛的“倒阁地震”也已爆发。日本最大的在野党-自民党于14日发出强烈呼吁,要求菅直人立即下台。菅直人在整个抗震救灾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执行能力、指挥能力、个人魅力等各个方面均令人失望。无论是在野党的反对派,还是官僚、百姓、乃至媒体,均对首相的表现提出质疑,不满情绪达到了空前的程度。针对菅直人在东日本大地震以及福岛核泄漏事故问题上的应对不力,执政党和在野党双方都有很多人要求其辞职,日本再度上演政坛的权利争夺战。

日本自民党等在野党成员呼吁菅直人对地震和海啸救援以及赈灾不力承担责任,立即辞职。最大在野党自民党总裁谷垣元祯一14日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批评政府救灾不力,直言菅直人“已经到了决定是否辞职的时候”。他表示,自民党可能向国会众议院提交针对菅直人内阁的不信任决议案或向参议院递交针对菅直人的问责决议案。日本遭遇地震和海啸后,菅直人曾邀请谷垣组建“联合救国内阁”,被谷垣拒绝。

另一在野党大家党党首渡边喜美也敦促菅直人辞职。他说“危机管理中最重要的事情是换掉彻底搞砸的指挥” ,“应该从首相下台开始”。执政党内部也传出类似声音。但是,政府官员则表示首相不会辞职。菅直人誓言要借助重建使日本 “恢复活力”。实际上,在日本大地震之前,菅直人内阁的支持率已持续走低。

然而,分析人士认为,在目前日本遭遇二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国难、灾区民众苦不堪言的情况下,政界应该全力以赴去抗震救灾、设法减少核泄漏,而不应将精力放在争权夺利上。

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发生了千年一遇的9级大地震。随后所引发的破坏力极强的海啸,在袭击宫城县海岸时的水流速度达每秒十米以上,是一般海啸到达海岸时水流速度地两倍,超过2004年的印度洋大海啸。惊心动魄的地震和海啸之后,接踵而至的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危机更是一波三折,震人心弦。随着福岛核电站事故级别的上调,尤其是在9级地震发生后的第32天,事故级别被调至最高级7级,再次迫使世人重温被短暂忘却了的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的噩梦。

1945年,日本广岛遭遇美国原子弹袭击,整座城市沦为一片火海。截至2010年,广岛因受原子弹伤害而死亡的人数超过26万多人。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遭受核武器危害的国家,核,是每一个日本人心中永远的伤痛,也是主流社会不愿谈及的禁忌话题。然而,在这样一个谈“核”色变的国度,又如何与“核”结下了不解之缘呢?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资源极其匮乏的岛国,石油和煤炭等能源资源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因此,日本在对“核”充满恐惧的同时,又对“核”充满无限的渴望。

1954年3月,隶属日本改进党的一些国会议员,提交了一份2亿3千5百万日元的核能研究开发预算案。这项预算案的抛出,震动了日本学术委员会的众多学者,但终未能阻止日本的核战略发展。1963年10月26日,日本建成第一座核电站-东海村动力试验炉,每年的这一天便成为日本的“原子能日”。实际上,日本重启核战略以来,政府强力推行核电发展,在野党与社会团体等强烈反核,这样的对抗格局始终存在。本次福岛核危机爆发后第三天,日本在野各党和“广岛原爆受难者团体”等多家反核组织开始猛烈抨击政府的核战略,并主张“重新审视核政策”,呼吁日本脱离对核电的依存。

日本一贯被誉为核电利用“最安全、最先进”的核电技术强国,随着本次核危机的爆发,它的核政策却受到多方质疑。观察人士注意到,福岛第一核电站爆发的危机,即有天灾成分,更有人祸因素。核能方面专家认为,福岛核电站的控制者没有在第一时间采取“停机、冷却、封闭”的对策应对,从而延误了时间,导致危机一波三折。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日本核电事业发展弊端的一个缩影。首先,日本核电站设计的抗震级别设计预期普遍偏低。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福岛核电站专门建立了灾难应急反应中心,但设计的标准仅可抗7级地震。另外,除抗震能力不足外,设备老化则是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主因。3月15日,维基解密再次公布的美国外交密电显示,早在2008年底,国际原子能机构就已经警告日本,批评日本在过去35年间,仅对地震安全指引修订了3次,并且指出:日本核电站的设计,不足以抵挡大地震的袭击。但是,日本相关机构却不已为是,坚持认为该国核电安全的立场。

至今,福岛核电危机前景仍不明朗,日本政府处理危机的不透明做法受到普遍质疑。另外,福岛核事故引发了针对使用核能的普遍反思,再次为核能计划敲响了警钟。是否继续发展核电站?对此,各国立场不一:法国的态度十分坚决:根本毋庸置疑;美国认为:继续核电立场,完全是出于无奈;而德国则决定采取放弃;印度表示继续坚持,中国和巴西则决定暂停审批相关项目。

分析人士认为,日本虽是第三个遭受核泄漏打击的国家,但与此前发生在美国宾州三哩岛及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两次核电危机不同,本次福岛核危机可能产生更为复杂、更为广范的跨国“核扩散”问题。4月4日起,福岛第一核电站向太平洋排放上万吨低浓度废液,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周边国家的高度关注。中、韩、俄罗斯等国纷纷对此表达了不满与批评。中国《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排放核废水,日本不能独断专行”。更令人关注的是,虽然有报导称日本政府在排放辐射水“后”通知了各国,但却在排放前3天秘密征求美国同意,并达成协议,获得美国认可将辐射水排入海中的方案。此一事实的曝光,可能引发周边国家更强烈的不满与更复杂的政治效应。客观地讲,福岛核危机纯粹由一场天灾引发:特大地震引发特大海啸,导致核电厂停电,从而出现无法冷却的问题,最终出现核辐射。但是后来的一系列事件,却愈发凸显 “人祸”的因素。一是东京电力公司在危机处理上的不诚实态度,另一点则是日本政府在危机处理上的不诚实表现,最终导致原本尚属可控的天灾问题不断恶化,以至其冲击面不断扩大。至今,日本政府单方决定将万吨辐射水排入太平洋,造成了另类“核扩散”危机,令一场缺乏能力的人祸变成一场更为严重的缺乏道德的人祸。

日本最终将如何走出福岛核危机,这次危机对日本经济及国运将造成多大的影响,对此,分析人士指出:这最终将取决于日本本身的政治能力与政治智慧。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