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曼谷专栏

学者:东盟开始思考冷战应对模式

发表时间:

世界格局当前正发生戏剧性变化,53年前因美苏冷战应运而生的东盟,如今正面临第二轮美中冷战的到来。时过境迁后究竟该如何应对,东盟专家对此展开了讨论。

Podcast
Podcast © FMM
广告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东盟研究中心主任吉迪 (Piti Srisaengnam) 昨天发表文章指出,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成立于1967年8月8日,最早倡导的国家为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后来随着各方面合作机制增加与层次提升,东盟由五个成员国组成的松散组织,发展成包括十个东南亚国家在内的地区组织。迄今东盟人口超过6.5亿,成为列居世界第三大市场的经济体。在东盟的经济价值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估资料显示,2020年,东盟共同体针对国内生产总值(GDP)与购买力平价系数( PPP)进行调整,这意味着所有成员国货币具有相同购买力。以国际元为单位,当前各国购买力平价排居世界前茅的分别是中国(27,804,953)、美国(20,289,987)、欧盟27国(18,377,114)、印度(11,321,280)、东盟共同体(9,326,707)和日本(5,451,452)。由此可见,东盟在全球价值链(GVC)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全球流动资金的主要投资市场之一。

回顾53年前第一次美苏冷战时期,基于共产思想的社会主义阵营与反对该意识形态的国家阵营之间爆发冲突,美国作为反共反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坚力量开始调整对外政策,削减了东南亚条约组织(SEATO)协定的军事合作预算,导致西方势力对该地区财政预算以及安全事务的干预日趋减弱。该组织相当于亚洲的北约,于1954年至1955年间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和新西兰之间建立合作关系,旨在牵制亚洲地区的共产主义势力,后来于1977年宣告解散,成为一个解散了的国际军事组织。

当时在社会主义阵营持续壮大的前提下,东南亚地区出现了政治与安全真空,为改变以往被大国殖民乃至操控国家政策的局面,摆脱超级大国的干预,东盟5个国家秉持侧重于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以及彼此合作互助的思想结合在一起,并且规避较为敏感的政治与安全话题。最终没有像其它地区组织那样走向解散,譬如东南亚条约组织(SEATO)、马菲印组织(Maphilindo)、东南亚协会(ASA)等。所以就政治立场而言,东盟不希望外部势力介入地区内事务,而且在东盟内部也秉持不相互干预内部事务的立场。学者强调,这是东盟半个多世纪以来建立牢固关系并且不断发展伙伴关系的重要基石。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第一轮美苏冷战随着共产主义思想意识瓦解而宣告结束,大约在1990-2010年期间,出现了以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及美国概念融为一体的单极超级大国(Uni-Polarity)概念,随即又形成美国实力衰退和中国实力崛起的前提背景,最终引爆了第二次美中冷战。二者从贸易战、技术战、博弈发展到世界秩序制定者的权力争夺战,不断敦促世界在华盛顿与北京之间分化成两极。随着贸易战不断加剧,美国政策上对中国实行脱钩(Decoupling)、促使美国制造业回流(Reshoring),实施美国利益优先政策。与此同时,中国占有技术领先的优势,特别是在人工智能(AI)和电信领域,继续支持北京政府透过“一带一路”(BRI)的倡议扩大国际影响力。因此可以说,尤其在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疫情发生后,新的国际贸易法规、新的国际关系规则,将在2020年后发生巨大变化。

当前美中冲突局势愈发吃紧,双方在南海争议地区剑拔弩张。自上月以来,东盟8个国家刊登了美国驻外大使德桑布雷((George DeSombre)抨击中国对南海及湄公河流域采取强势行动的文章,意欲将南海领土争端以及湄公河流域的资源分配提升为地区级问题。文章结尾还讨论了关于冷战的主题,譬如美国及盟友的角色定位,自由与开放规则的秩序(Free and Open Rules-Based Order)等等。不仅只是美国,人们也看到英国、澳大利亚等美国盟友也转向力挺美国,在新冠病毒、香港问题、人权自由、拆除5G电信系统、关闭大使馆等问题上针对中国。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chael Pompeo)多次采用言辞对自由世界(Free Nations)与新暴政集团(New Tyranny)加以区分,足以说明美国已确定向中国宣战了。在此背景下,东盟成为了美国亟待争取的另一个战略要地,以便加强联盟封锁不断扩大的中国影响力。与此同时,中国方面深知东盟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地位以及南海的劣势所在,因此积极推进跟南海周边各国开展的经济合作,去年通过的2020蓝海战略(Blue Sea 2020),迄今已在相关国家政府官员与学术界人士集思广益下确定了经济合作模式。

作为中国-东盟论坛的发言人之一,吉迪总结其他发言人的观点指出,中国与东盟之间在地缘与政治上彼此尊重,各方计划使用可持续方式在南中国海地区追求互利互惠,当然这需要各方领导人和政策制定者抱有真诚的政治意愿,建立信任和防御性国防与外交政策,通过建设性对话与协商,彼此间进行信息交流、共享和管理,并且透过教育和文化交流将中国和东盟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在当前情况下维护合作机制最重要的一步。

曼谷  江枫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部撰稿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