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北京话题

史上首位在狱中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反法西斯斗士

发表时间:

有评论认为,如果要在上个世纪100年间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当中,挑选出一次最重要的颁奖,那么,1936年德国记者奥西茨基的获奖,应该是当之无愧的首选。我们今天的话题就从这里说起。之所以这么说,不仅是因为它在当时引起的巨大反响和争议,更是由于自那次颁奖之后,诺贝尔和平奖便开始染上了浓厚的保护人权色彩。

Soldiers from the honour guards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line up against a backdrop of a portrait of late chairman Mao Zedong hanging on the Tiananmen Gate, during a welcoming ceremony for Kuwait's Prime Minister Sheikh Jaber al-Mubara
Soldiers from the honour guards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line up against a backdrop of a portrait of late chairman Mao Zedong hanging on the Tiananmen Gate, during a welcoming ceremony for Kuwait's Prime Minister Sheikh Jaber al-Mubara REUTERS/Petar Kujunzic
广告

卡尔• 冯•奥西茨基是德国杰出的政治记者和政论家,著名的反法西斯和平战士。他于1887年出生于汉堡,17岁的时候便离开学校,从事新闻事业,职业的磨练培养了他敏锐的政治嗅觉。1916年6月,被德国当局强制征召去服兵役,历经战火洗礼的奥西茨基便下定决心,要做一名和平主义者。当他回到汉堡后,便活跃于各地,到处发表演说,以他的和平主义理想,去影响德国民众和社会舆论,他也由此成为一名反战和反法西斯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中选网上专栏作者杨开亮的文章写道,针对当时魏玛共和国的弱点和纳粹的野心,奥西茨基有着敏锐的洞察力,由于直言揭露德国重整军备,他也屡次受到迫害。1913年7月,他的一篇批判性文章,便被普鲁士战争机构指控侮辱了公共利益,致使新婚不久的奥西茨基不得不出庭应诉。1926年,奥西茨基担任《世界舞台》杂志的编辑职务,继续发表文章,揭露德国当局秘密重整军备的情况。1927年3月,该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批评德国国防军容许一些机构鼓吹扩充军备,而奥西茨基作为责任主编,被以诽谤罪名判处入狱一个月。出狱之后,1929年3月,奥西茨基不顾当局的威胁,再次发表文章,指责德国违反凡尔赛条约,秘密重整军备。当年8月,他又被以“出卖军事机密”的罪名起诉,并于1931年被判定有罪,在监狱里服刑8个月之后,到1932年圣诞节时才被大赦出狱。

1931年1月2号,他在《世界舞台》杂志上发表了点名针对希特勒的政论文章,唤醒国民警惕法西斯,不要支持纳粹。1933年 初,希特勒上台,全面实施法西斯独裁专政,德国历史翻开了最黑暗的一页。爱因斯坦早已看穿了那个简称纳粹党的“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狰狞面目,号召 德国人民起来保卫魏玛共和国,全力反对法西斯。幸运的是,爱因斯坦在希特勒上台前一个月逃离魔掌,来到美国。奥西茨基当然知道,作为一名和平主义者,他所 面临的政治形势非常凶险,但他并没有离开自己的国家,他要用自己的思想影响德国,以避免法西斯给这个国家带来灭顶之灾。然而,不幸的是,就在“国会纵火 案”发生之后,1933年2月28号的早晨,奥西茨基就在自己的家里被秘密警察逮捕,当即被送进柏林监狱,然后又先后转送到几个集中营。他在那里倍受虐待,尽管其心脏病经常发作,但还是被强迫从事繁重的苦力劳动。

1934年, 奥西茨基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当时,法国巴黎聚集着许多德国流亡者,由“德国人权联盟”发动志愿者,在巴黎开展了一场写信运动,请一些世界著名人 物和组织出面,向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发动提名攻势。这其中就有刚刚离开德国的爱因斯坦,他在美国为奥西茨基的获奖而积极奔走;还有勃兰特,这位1971年的和平奖得主、前德国总理,当时正流亡挪威,他也为奥西茨基的获奖做了大量工作。与此同时,包括192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曼和他的兄弟,以及一些欧洲王室成员、商业巨头和著名学者在内的社会名流,也都参加了这场为奥西茨基争取和平奖的运动。

然而,就在此时,德国法西斯当局为阻止其获奖却屡屡施展阴谋。德国政府甚至公开造谣宣称,”奥西茨基对于诺贝尔和平奖是持否定态度的,既使他获得了这个奖,也会斥之以鼻的”云云。不过,这次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并没有听任纳粹分子蛊惑人心的宣传,毅然决定将1935年 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奥西茨基。此举沉重地打击了德国法西斯政府,纳粹当局居然在全世界面前撕下脸皮,不允许奥西茨基本人去奥斯陆领奖。此时,狱中的奥西茨 基已经患了严重的肺结核,生命只剩下不多的时间了,但德国当局仍然把他关押在集中营里。纳粹元帅戈林甚至公然要求他拒绝诺贝尔和平奖的荣誉,而最擅长于撒 谎的德国宣传部长戈培尔却对外公开发表声明称:“奥西茨基是自由的,他可以去挪威领奖”,但与此同时,奥西茨基却被禁止获得出国护照。

为此,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只收到奥西茨基的一封很简短的电报:“谢谢这未曾期待的荣誉。卡尔• 冯• 奥西茨基”。在这种情况下,诺贝尔委员会作出决定,就到奥西茨基正在服刑的埃姆斯兰集中营,给这位声名显赫的“罪犯”颁发诺贝尔和平奖,最终,纳粹当局迫于国际压力,将其释放。不过,由于在集中营里长期遭受的酷刑和虐待,奥西茨基在获奖之后不久,便于1938年时年51岁时离开了人世。同年,爱因斯坦向世界宣告:“这就是诺贝尔和平奖的不朽价值-- 奥西茨基,是人类良心的维护者和世界和平的捍卫者。世界,需要奥西茨基”。

杨 开亮的文章最后强调说,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一位正在狱中服刑的良心犯,也开创了此奖“干涉别国内政”的先例。从此,诺贝尔和平奖开始勇 敢面向人权。直到今天,欧洲各地还有不少街道、广场和公共建筑,都是以奥西茨基的名字来命名的。作为法西斯兴亡见证者的爱因斯坦,目睹了法西斯的反人类本 质和种种拙劣表演,这不仅让他深恶痛绝,而且也使爱因斯坦以顶级科学家的头脑揭示了一个真理:专制必然走向腐化堕落。他说,“强迫的专制制度很快就会腐化 堕落。因为暴力所招引来的总是一些品德低劣之徒,而且我相信,天才的暴君总是由无赖来继承的,这是一条千古不变的规律”。这是爱因斯坦继相对论之后对人类 的又一伟大贡献,它昭示了专制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规律。我想,爱因斯坦之所以要为奥西茨基获奖而奔走呼号,是因为这个世界更需要和平、高尚的奥西茨基,而 不是那些“品德低劣”的“无赖”。

综上所述,网友好心情的点评说:只有等到世界上的专制体制真正寿终正寝了,这种在狱中获诺贝尔和平奖的怪事才会停止。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