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台湾

蓝白“邀”赖清德国情报告:有批是公审台湾新总统?

针对于立法院党团协商,初步达成依政党比例,国民党9人,民进党9人,民众党2人发言询问前来国情报告的新任总统赖清德,台湾民意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今(14)日脸书发文说,这样的安排形同立法院将“公审赖清德总统”,他期期以为不可。就算赖总统本人愿接受这种屈辱的安排,有识之士也应群起反对,站出来大声说NO。因为“公审”将彻底颠覆当前宪政体制的基本理念、制度与价值。

为协助新行政团队凝聚愿景,增进团队共识,民进党2024年5月4日在台北举办「行动创新AI内阁」策励营,总统当选人赖清德(图)勉励新内阁成员,他说,如果做得好,每一个政策都切合民心,当民意成为后盾,三党不过半,民进党在国会没有过半就不再是问题了。
台湾当选总统赖清德 资料照片 © 中央社记者郭日晓摄
广告

据新头壳今天报道,蓝白邀赖清德国情报告,游盈隆责问立法院将公审新总统吗?

台湾民意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表示,立法院最近是天天闹翻天。昨天,举行政党协商,主要是研商“赖总统赴立院做国情报告”,至于让民进党头痛的“花东快与环岛高铁特别条例”,延到后天讨论。

游盈隆说,立法院此时此刻急于研议有关“总统赴立院报告”相关事宜,当然是在野党有意给新总统一个下马威。但,这也是台湾破天荒第一次,新总统很可能在近期受邀去国会做国情报告,牵涉整体宪政体制运作、政党角力与宪政惯例的建立,值得一评。

游盈隆说,2005年修宪,宪法增修条文第四条第三款“立法院于每年集会时,得听取总统国情报告”,这提供了一个法源,一个依据,提供总统与全体立法委员面对面的互动机会。有借镜美国总统每年在联邦参众两院发表国情咨文的意涵,立意甚佳。

游盈隆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新任总统在上任一年后,才发表第一次国情咨文(the State of Union),向国会及全国人民报告国家当前的状况。毕竟,才刚上任或还没上任多久,并不适合发表什么工作报告的。取而代之的是,美国总统通常会在就职第一年的百日前后,向国会两院发表演说。最近的例子是,拜登总统2021年4月28日发表国会演说。

游盈隆说,美国这项制度起源甚早,约略在开国时期就有,相关文献显示,1790年首任总统华盛顿发表第一次国情咨文,1913威尔逊总统恢复这项惯例,一直到现在为止。其间,最轰动的包括小罗斯福总统(FDR), 甘迺迪总统(JFK),雷根总统的国情演说。事实上,美国历任总统的国情演说,不分民主党或共和党,一般来讲都很受欢迎,在启迪与鼓舞人心方面有很大作用。现任总统拜登(Joe Biden)2024/3/8发表国情咨文,他全程都看了,也是很成功的演说。

据游盈隆说,美国是最典型总统制国家,“权力分立与制衡”是整个宪政体制的核心观念与价值,总统与国会都是人民选举产生,因此具有“二元民主正当性”(dual legitimacy),没有谁比谁更能代表民意的问题。总统每年去国会发表一次国情咨文,建立总统与国会的有意义连结,是好主意。但总统发表国情咨文后,并不接受国会议员提问,也没有这样的制度设计。

游盈隆说,台湾目前虽然是类似法国的“半总统制”(Semi-presidentialism),但也是强调“权力分立与制衡”,体制上具“二元民主正当性”。但从近期国民党立委如傅崐萁等人口中讲起来,好像只有立法院才真正代表民意,这无疑是错误的理解与认知。如果根据这种错误的理解与认知问政,未来问题将层出不穷。

游盈隆说,昨天立法院政党协商,就总统赴立院做国情报告一事,似乎获得了一些模糊的决议。不论那些决议是什么,我觉得有几点是需要厘清的:

第一,新总统有必要上任后,立刻去立法院做国情报告吗?他的看法是,于情于理于法,都看不出有这种必要。

第二,赖清德总统究竟何时去立院发表国情演说较适当?他的看法是,至少上任后三个月;之后,每年一次,大约四月发表国情咨文,比较妥当。

第三,关于总统发表国情演说后,应否接受立委询答?据报导,昨天三党代表发言后,由韩国瑜院长裁示一个初步意见“…总统国情报告后,由立院各党团推派代表发言,每人6分钟,发言人数依政党比例,国民党9人,民进党9人,民众党2人,顺序为民众党,国民党,民进党…”。光各党代表发言时间加起来就两小时,还没加上回应时间。

新头壳引述游盈隆说,这样的安排形同立法院将“公审赖清德总统”,本人期期以为不可。就算是民进党或赖总统本人,基于不明的理由,愿接受这种屈辱的安排,有识之士也应群起反对,站出来大声说NO。因为“公审”将彻底颠覆当前宪政体制的基本理念、制度与价值。同时,也绝非2005修宪的原意。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