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上海视窗

巴拿马气候变化谈判悄然进行 各方立场分歧仍明显

发表时间:

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10月1日起,在巴拿马城悄然开始,这是年底南非德班气候大会前的最后一轮正式气候谈判。与之前几次媒体广泛报道的气候谈判会议不同,此次会议的国际媒体报道并不多,显示外界对此次会议的进展并不看好。

广告

10月1日的开幕式上,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秘书处主席克雷斯蒂娜就说,年底的德班第17次缔约方大会能否取得成功,关键是此次巴拿马会议上,能否在一些重要议题有所突破。

与会的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能源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博士认为,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仍是本次巴拿马会议的重点。

根据杨富强的观察,在此次在巴拿马气候变化会议上,人们越来越多地谈论着一个数字 2015。

根据IPCC的第四次报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大会在哥本哈根第15次缔约方会议产生一个共识,为避免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全世界必须在2050年将温升控制在2°C以下。

如果全世界CO2排放在2015年达到峰值后下降,才能留有较多的时间进行减排,将温升控制在2°C以下,因此,2015年将是衡量气候变化谈判效果的一个标志年,或是一个应对气候变化力度的测试年。

但现在,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减排的前景不容乐观,2015年CO2排放峰值的预期受到实际排放的严重挑战,很可能做不到。

2015年要求对现有的双轨谈判都需实施强制性的要求。在京都议定书签字之后,美国参议院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美国政府退出了京都议定书。

目前,京都议定书的第二承诺期的讨论仍停滞不前。日本、俄罗斯、加拿大冷眼旁观,态度无效丝毫改变。欧盟和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等国家,对京都议定书热情有不同的冷却。

在大会发言中,发达国家屡屡要求主要的发展中国家一起进行有约束力的减排。美国等不在京都议定书的发达国家,根据巴厘路线图的规定,做出等效的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美国等国家以沉默的方式表示拒绝。

此次巴拿马气候变化谈判上,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提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排放的增长,使谈判的基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要求,除了贫穷的发展中国家以外,主要的排放国都应加入有约束力的要求。

澳大利亚和挪威政府代表团在此次巴拿马大会上提交了一份建议书,提出对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和长期合作行动中的减排目标进行有法律约束力的标定。同时对发展中国家,除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外,也要作出强制性的减排承诺。

欧盟、挪威和澳大利亚再三申明仍保持对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承诺,但条件是要求美国、中国、印度等国也要有约束力的承诺。他们建议,现在应讨论如何建立一个全面的、对减排目标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

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和非洲等国家,则提出,气候变化公约本身就具有法律约束力。现在提出这个强制性问题,并没有在公约法律依据,而暗示要对公约进行修改,更不合时宜。

在77+中国的闭门会议中,发展中国家对美国在长期资金上的消极立场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威胁暂停谈判以施压美国在资金问题上作出更多的澄清和妥协。

对此,中国在10月5日的法律形式议题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发言。中国代表首先表示不能接受主席的讨论提纲,因为这“误导”了会议的讨论。中国代表称,现在没有必要讨论京都议定书和气候变化条约二者共同的新的强制性问题。但中国代表又说,“中国的态度是灵活的,愿意开展有关法律形式的讨论,以及减排目标的法律地位选择。”

此后,印度、印度尼西亚、贫困发展中国家集团、委内瑞拉、哥伦比亚、菲律宾、赞比亚、沙特阿拉伯等发展中国家都再次发言表示,强调气候变化条约和京都议定书都是有法律约束力的,没有必要用新的强制性条约来取代它们。

而美国代表则强调,目前的现实情况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排放比发达国家还高,今后还会产生更多的排放。他们强调,主要的发展中国家也应加入有约束力的减排国家并提出有强制性的减排目标。

对巴拿马会议上多方僵持不下的立场,杨富强认为,“该说的都反复说了,口说干了;该做的也反复做了,没的做了。在德班会议之前应该寻找更高的政治层次解决方案。”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