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律生活

“五缺一: 国际法院法官改选未能一步到位

发表时间:

根据联合国属下国际法院(CIJ)在11月11日给本台的新闻公告,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11月10日分别同时对国际法院法官进行了换届改选投票。

广告

按照惯例,由十五名不同国籍法官组成的国际法院,每名法官的任期为九年,可以连任。为了连续性的需要,国际法院每三年改选其总数十五名法官中三分之一,即五名法官。本次改选后产生的五名法官,九年任期从2012年2月6日开始。

根据国际法院发给本台的这一编号为:N°2011/34的新闻公告,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在经过11月10日的投票后,在五个需要换届的空缺中,只选举产生了四名法官,另外一个法官职位空缺,由于没有任何一名候选人赢得规定所需的得票数而暂时搁浅,但未来还将就此进行选举,具体日期目前还没有确定。

公告指出,依照选举程序,国际法院法官由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选举产生。参选法官必须在这两机构中,都获得绝对多数的支持票。这是一种在两个机构同时举行,但又相互独立的选举。这种设置的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避免两个机构的投票结果之间,出现相互影响的状况。就联合国大会与安理会的当前规模,当选法官必须在联合国大会至少获得97票,在安理会至少获得8票。另外,在联合国大会与安理会对国际法院法官进行换届改选时,不仅没有任何国家享有否决权,而且,在安理会中也不区分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的差异。

在11月10日投票后选举产生的四名法官,分别为两男两女,其中三名法官赢得的是连任,只有一名法官是新人。三名再度当选的法官分别为,现年79岁的日本男法官小和田恒(Hisashi Owada)、现年55岁的斯洛伐克男法官彼得‧托姆卡(Peter TOMKA)、现年56岁的中国女法官薛捍勤(XUE Hanqin);此外,现年71岁的意大利女法官焦尔吉奥‧加娅(Giorgio Gaja)则是首次当选国际法院法官。

来自联合国的消息指出,11月10日在安理会和联大分别举行的国际法院五个法官职位的补选中,来自中国的薛捍勤在安理会获得15票全票支持,在联大获得192票有效选票中的162票。据介绍,拥有法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中国法官薛捍勤,曾先后担任过中国外交部条法司司长及中国驻外大使等职。她于去年六月底在联大和安理会就国际法院法官席位空缺举行补选时首次当选。

同样在本次改选中赢得连任的另外两名法官:小和田恒和彼得‧托姆卡也是国际法院的现任院长和副院长。国际法院现任院长小和田恒在本次连任竞选中,赢得了安理会14票支持,在联合国大会则获得了170张赞成票。

另外,国际法院的公告还指出,按照选举程序,国际法院院长和副院长的职务每届任期为三年,下一次换届选举预计将在2012年2月举行。公告附件介绍说,即将在12月7日迎来72岁生日的国际法院新任意大利法官焦尔吉奥‧加娅拥有国际法教授头衔。她从1999年以来一直担任国际法委员会成员,2006年起出任这一委员会的副主席。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