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报纸摘要

冷战的余味在全球飘荡

发表时间:

今天出版的法国『回声报』在题为“冷战余味在世界上方飘荡”的分析中指出,中美共治是一种幻觉,已经死亡,然而,世人却看到紧张的迹象越来越多,一方是美国,另一方是中国,再次一级也包括俄罗斯。一场从南中国海到拉美再到非洲,经由格鲁吉亚、叙利亚和伊朗的“微型冷战”正侵蚀着国际关系。

广告

中美“微型冷战”侵蚀国际关系

『回声报』的分析说,奥巴马2009年上任时曾经打算终结小布什时代和新保守主义。他甚至向昨日的敌人伸出双手,向莫斯科提议重建美俄关系。对于中国,奥巴马强调,美国与这个拥有12000亿美元储备和同时是美国的第二大市场的国家的关系是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

但是,奥巴马这种希望与中俄关系升温的政策寿命并不长,愈来愈临近的美国总统大选迫使奥巴马在外交政策上比对手罗姆尼更强硬。今天,分界线在联合国凸显出来,首先是叙利亚问题。俄罗斯不愿意抛弃阿萨德,不管这个国家暴力多么严重。中国担心西方强权再一次干涉所谓如同西藏和新疆一般的“内部事务”,从而与莫斯科结盟。在伊朗问题上也是如此,莫斯科与北京难以接受美国和欧盟决心阻止德黑兰继续提炼浓缩铀,哪怕眼看着一个新的拥有核武的国家站稳坐实。同样,美国要在欧洲部署反导弹系统也被莫斯科视为是典型的冷战行为,尽管美方表示这是为了保护北约盟国不致遭受如同伊朗一样的“流氓国家”的攻击。

不过,作者认为美俄关系并非如美中关系那么重要。几年以来,引起紧张的议题在两大强权之间越来越多。尤其在南中国海,如同冷战时代一样,因为美国有日本、韩国等这样的盟国,所有的领土争执都以“代言”的方式表达出来。一方面,北京寻求保护海上商业通道的安全,南中国海对中国、同样对日本、韩国与海湾国家、以及非洲和欧洲国家从事贸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另一方面,美国所作所为并非显示出缓和的趋向。在北京眼中,美国应对南海新一波紧张局势负责。与此同时,美国与中国在非洲因争夺自然资源对立日深。6月初,美国国防部长证实美国要在亚太地区部署其60%以上的战舰,此举足以保证美国的“安全需要”和更加激怒北京。不过,作者分析,今日的世界已经不是分裂为两大并列的超级强权领导下的两大阵营。美国的国防预算和尖端技术使得美国的军事能力他国无法相比。

更有甚者,强权之间的争斗亦非意识形态而是经济和商贸的斗争,但是今天这个时代与冷战时代不同,就是互相在经济上的极端依赖。这一状况迫使21世纪的强国必须改善他们的双边关系。如果在中国和俄罗斯这边,需要改变的是对对方的不信任;那么,在美国一方,这种改善必须经过重振国内经济秩序,债务水平从而重新回到可以接受的水平。至少,北京是这样期待的。

北京继续不放过艾未未

『费加罗报』国际版有一篇题为“北京继续骚扰艺术家艾未未”的报道。提要指出:艾未未软禁到期,但继续遭到税务局的追诉,艾未未被禁止离开中国。

报道说,中国安全部门丝毫不打算放开艾未未。这个星期五他获释整整一年,有些禁令被取消,比如他不再被迫留在北京市区,可以在中国境内走动,从理论上讲对他的司法控制已经结束。但是,警方警告他不能出国,艾未未认为这是不合法的。他说 :“他们继续限制我走动的自由,给我罗织罪名”。『费加罗报』报道说,艾未未指的是当局可能会以“重婚”和“色情”的罪名指控他。可是,现在最主要的是艾未未被指涉嫌偷税漏税。

『费加罗报』指出,北京当局最初低估了艾未未这位艺术家在中国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现在,当局明白了这件事给中国的形象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一些中国领导人希望在这件事上找到一个体面的台阶下。但是,在中国最高层还存在着严重分歧,安全部门也在不断施加压力。

李旺阳可疑死亡引发港人怒潮

『世界报』国际版在题为“中国一名异见人士可疑的死亡在香港引起愤怒的浪潮”的报道中指出,当局正式的说法称,参加过天安门民主运动的李旺阳在6月6日自杀了,但是,许多香港人怀疑中国警方逃不了干系,揭露当局掩盖事件真相。

香港人连日发动大规模示威游行,要求中国当局解释李旺阳死亡的真实原因。『世界报』的报道指出,在香港舆论的压力下,湖南当局答应重新调查李旺阳死亡事件。不过,这一点小小的让步并不足以平息香港人的愤怒,此刻,中国当局否认六四事件历史记忆的做法正在被提出质疑。『世界报』的报道最后指出,香港特区应该在7月1日,在香港回归中国15周年之际接待胡锦涛来访,这是胡锦涛任期内最后一次访问香港。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