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环境与发展

联合国确立“国际幸福日”

发表时间:

在地球上生活的每一个人是否会有幸福的时候?尽管幸福的标准不同,感觉差异,但是人的幸福感觉与生俱来。无论处在和平环境还是战争状态,无论贫穷还是富有,人都会有幸福感,只是有的幸福感稍纵即逝,有的幸福感持久常在。毫无疑问,当人们生活在安全和平富足的环境中,幸福感会更多一些,但是即便贫困,即便危险,幸福也会伴随着希望而产生。

环境与发展
环境与发展 RFI
广告

正是为了鼓励地球人永不放弃,联合国6月28日开大会通过决议,确定3月20日为国际幸福日。决议指出,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基本目标之一。决议要求193个成员国每年以合适的方式,特别是通过教育宣传活动来庆祝这一日子。

提升人的幸福感应加入国策中

据法国媒体报道,提出确立国际幸福日的是小小的佛教王国不丹。别看这个国家很小,却很重视民众的幸福,这个国家早就建立官方的国民幸福指数。其实联合国这次通过国际幸福日并非偶然,一段时间以来,很多政治家和经济学家都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一个国家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它的成功或失败,还要看其它很多因素,其中包括国民的幸福感。他们认为,今后国家的政策中不能只关注经济发展,还要重视人的幸福感觉和健康状态。把提升人的幸福感也纳入国家政策中去。联合国通过这一决议也正是这一目的。联合国希望各国政府在制定政策法律时考虑到人的其它方面的需要,而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需要。制定更加公平和平衡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政策。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提亚.森就是提出重视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发展的经济学家。经合组织也早就提出过应该在传统的国内生产总值上添加幸福指数。

幸福的23个指标

那么幸福指数怎样去计算呢?经济收入,生产指标都是硬性的,计算起来比较容易,可是怎样才算幸福指数呢?事实上,联合国以及其他一些机构,早就开始排列人类幸福指数或者说人类的舒适指数,多数方法是通过对教育,医疗,环境等的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排名等等。美国经济与和平学院为人类幸福指数排列出23个指标。这些指标包括国家军事预算,与邻国的关系,人权状况,民主和透明化以及教育和医疗等。今年3月23日至25日,各国专家在美国加州伯克利召开国际会议,提出了幸福经济的概念。法国前总统萨科齐也曾经成立了研究幸福经济的委员会。
联合国提倡的在发展经济同时不要忘记生态环境和平等公正,这样的经济发展才能使多数人受益。只有多数人受益并且感觉受到公平对待后,才能感觉到幸福。

怎样衡量幸福?

可是具体到每个人的幸福感,怎样才能衡量某个国家的国民是不是感到幸福,这可是一个非常艰难的研究。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们用了72年的时间进行这样的研究。他们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幸福感是一种综合的感觉,包括爱情的满足,职业的满足以及心理素质。这项研究起始于1930年,共有268名学生参与实验,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家和社会工作者均参与研究。268名学生来自各个学科。经过长年的跟踪,人们发现曾经是尖子学生日后并不一定有出色的成绩和幸福的人生,而其他一些并不十分杰出的学生却获得成功。其中包括华盛顿邮报主编布拉德利Ben Bradlee和肯尼迪等。
专家们也发现宗教在人的幸福感上起了很大作用。人们有了信仰后,看待事物的方式有了变化。但狂热的宗教追求,暴力宗教倾向,以害人为目的宗教手段,即便可能给那些自杀恐怖分子带来幸福感,却是害群之马,必须打击。
总之感觉幸福的人多半是有追求的人,无论这一追求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可以追求有车有房,也可以追求升上天堂。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