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亚洲周刊

一战100週年历史讽刺 八月枪炮声仍在迴响

发表时间:

广告

最新一期亚洲週刊的封面专题是什麽?

最新一期亚洲週刊的封面专题是:一战100週年历史讽刺 八月枪抱声仍在迴响。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一百週年,但「八月的枪炮声」似乎还在百年之后的今天在全世界迴响。从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哈马斯的战争到叙利亚内战,关键是国际关系的格局还是充满了误判。一战百年,中国已从积弱到强盛,但美、日仍然以百年前之心态藐视中国。中东战火不断也与百年前鄂图曼帝国垮台、大英帝国分割土地不公息息相关。一九一四与二零一四之世界风云何其相似,历史灾难会以不同形式和不同面貌骤然现身。

一战和华人有什麽特别的关系吗?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九一四至一九一八年)期间,曾经有十四万华工(以山东威海卫和浙江青田人居多)到英国和法国挖战壕、搬运军火、收拾尸体、清理战场、捡拾弹壳以及从事后勤补给工作。战后约有三千多华工留在法国谋生(以青田人为主)。有关华工的档案,目前大部分收藏于台北南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最不幸的是,运送华工的一艘法国轮船于一九一七年二月二十四日驶经地中海时,遭德国潜艇击沉,五百四十三名华工丧生。

关于华工的历史,还有哪些比较特别的情况吗?

除了十四万名华工在西欧战线,亚洲週刊还揭开一战期间二十万华工赴俄国四万人加入红军秘辛。他们被分配到农田、森林、工厂和矿山,从事修铁道、保马路以及装卸货物的工作,也有数千人在东线战场为军队挖战壕、搬弹药,亦有许多人被抓获并关押到了德国与奥匈帝国的战俘集中营。四万多人加入了红军,不少人为革命牺牲,被葬于散布全国的不知名的墓地里。一些人担任了列宁的卫士,也有的加入了苏联的秘密警察组织(契卡)。其他人则滞留于离家数万千里以外的异乡,举目无依。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中国有什麽渊源吗?

一战后的一九一九年一月至七月,各国代表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明镜殿举行和会,商讨一战善后问题。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两项提案﹕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并取消日本强迫中国承认的《二十一条》,收回山东权益;但提案被否决。巴黎和会引起中国人民不满,爆发五四运动。中国代表团始终未在和约上签字。

除了封面专题外,本期亚洲週刊还有哪些精彩内容吗?

本期亚洲週刊还报道:中国浙江省持续拆除教堂十字架,引发官方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基督教协会(两会)分裂,全国「两会」五月份曾呼吁停拆,但浙江省「两会」合理化省政府的决定,某些县市级「两会」领导则辞职抗议。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