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美国/国际/新冠肺炎

特朗普发推文质问世卫组织为何忽略台湾12月底示警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周五发布推文,质疑世界卫生组织(WHO)忽略台湾卫生官员在去年12月底向该组织发出的冠状病毒可能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示警邮件。他还指控在新冠肺炎于今年1月和2月向世界传播时,世卫组织在此期间作出了多个不准确或具有误导性的表态。

美国总统特朗普资料图片
美国总统特朗普资料图片 © 法新社图片
广告

特朗普在相关推文中引述了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Hoover Institution)研究员陈仁宜近日在福斯新闻网(Fox News)提出的3点质疑,并称“世卫组织为什么忽略了(去年)12月底,台湾卫生官员发出的一则警示冠状病毒可能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邮件?世卫组织为什么在1月和2月病毒向全球传播期间,针对冠状病毒作出了多个不准确或具有误导性的表态?世卫组织为什么等了这么久才采取果断行动?”

此前,特朗普曾抨击世卫组织判断失误,轻信中国政府说法,并在中国让科研人员和医生失踪以及限制分享病毒来源研究的问题上保持沉默。他说,这些错误造成了巨大的生命损失。特朗普在周二的白宫记者会上谈道,“世卫组织最危险、代价最大的决定之一是其反对针对中国和其它国家实施旅行限制的灾难性的决定。他们非常反对我们所作的。幸运的是,我没有相信,暂停了来自中国的旅行,挽救了数不清的生命,否则成千上万的人会死的。假如其它国家也同样暂停来自中国的旅行,无数的生命将得到挽救。”

特朗普在这次记者会上还历数了他所认为,世卫组织在应对疫情中所犯下的其它错误,包括轻信中国政府的说法,而未能调查与官方说法相左的“来自武汉的消息来源的可信报告”。他称,“在2019年就有疑似人传人的可信信息,这应该促使世卫组织去调查,并且立即调查。整个1月中旬,它都在学舌并公开支持那种没有发生人传人的观点,虽然有相反的报告和明显证据。”特朗普续称,“世卫组织在宣布公共卫生紧急状态时所经历的拖延耽误了宝贵的时间、大量的时间。该组织在派国际专家检查疫情爆发方的拖延又损失了更多的时间,我们想派专家,他们本应当这样做。世卫组织到今天无法获取病毒样本,这让科学界无法得到关键的数据。”

然而,特朗普宣布美国暂停向世卫组织提供资金支持的决定,也引发了其国内政敌和多个盟国的反对和批评。此外,针对上文所提到的,台湾在去年12月31日在发给世卫组织的信中是否提到了病毒可能人传人的问题,世卫组织和台方官员也在近日展开争论。面对世卫组织的否认,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在11日的记者会上,公开了这封台官员写给世卫组织信的内容。陈时中在当天的记者会上念出了该电邮的全文,“今天的新闻资源表明,中国武汉至少报告了七例非典型肺炎病例。他们的卫生当局回应媒体说,这些病例相信不是非典(SARS),但是样本仍在检验中,并且有病例已经隔离了进行治疗。如果您有相关信息可以与我们分享,我们将不胜感激。”

陈时中在会上说,WHO指台湾没有明示“人传人”,“但是我们当时已经告知有人正在隔离治疗,当时我们手头上没有这样的个案,我们只能警示有人正在隔离治疗,任何公卫或医师都明白什么状况需要被隔离治疗……如果说隔离治疗这样不是警讯,那什么情况才叫作警讯?”他还称,不是会员国的台湾都已经提出了警讯,那身为会员国的中国大陆有没有公开相关信息?“如果没讲,这不是隐瞒那什么叫隐瞒?如果有讲,WHO不是失职那什么是失职?WHO要坦诚以对,不要转移焦点,不要一错再错。”

同样就这一问题,中国大陆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17日表示,民进党当局声称,台防疫部门曾于12月31日向世卫组织发函“示警”新冠肺炎病毒“人传人”,世卫组织未向全球公开这项信息。这些说法完全不符合事实。朱凤莲说,台方所称12月31日邮件,仅是引述武汉卫健委公布的内容,并没有其他信息,也就是说武汉卫健委发布的信息是台方邮件内容的唯一信息来源。12月31日,台卫生部门还向大陆国家卫健委发函了解武汉卫健委公布的信息,国家卫健委通过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联系窗口书面回复台方,请其参考武汉卫健委公布的情况通报。她称,事实很清楚,大陆方面首先公布信息,台卫生部门再进行转述,不存在所谓台方首先向世卫组织报告的情况。台方邮件也未提及“人传人”,主要是向世卫组织了解情况。

朱凤莲还称,台卫生部门1月4日、6日发新闻稿表示“并没有明显人传人现象及医护人员感染”。3月15日后台方却把12月31日转述邮件包装成首先“示警”信息。如果从“示警”角度看,这封邮件也不过是证明了武汉卫健委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和国际社会发布信息。朱凤莲称,“可见,民进党当局的炒作是一个伪命题,目的就是作政治文章。一些外国政客跟风炒作,以讹传讹,借此攻击大陆和世卫组织,完全是别有用心的。”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