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生态 健康与科技

新冠危机与全球性失衡问题

发表时间: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蔓延全世界之时,外部失衡问题已长期存在。这场危机导致贸易急剧下降,汇率大幅波动,但全球经常账户逆差和顺差减幅有限。由于新一波疫情再起、资本流动逆转和全球贸易进一步下滑的风险依然迫在眉睫,前景仍然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Podcast
Podcast © FMM
广告

最新一期《对外部门报告》显示,2019年经常账户总逆差和顺差略低于世界GDP的3%,较上一年略有减少。我们对2020年的最新预测显示,2020年经常账户总逆差和顺差只会进一步收窄,收窄幅度约为世界GDP的0.3%,比10年前全球金融危机后的降幅还要小。

眼下的政策要务是提供关键性救济和促进经济复苏。一旦疫情缓解,过度顺差国和过度逆差国必须共同作出改革努力,才能减少全球的对外失衡。增设贸易壁垒对减少收支失衡并无益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战略、政策和检查部专家Martin Kaufman和Daniel Leigh表示, 如果经济体通过保持对外逆差从国外过多、过快地借贷,可能易受资本流动骤停的影响。在国内有投资需求的情况下,将过多的储蓄投资于海外也会给各国带来风险。挑战就在于确定收支失衡规模在什么时候超过限度或构成风险。

近期的政策努力应继续侧重于提供救助和促进经济复苏。实行灵活汇率的国家在可行的情况下,可继续允许汇率根据外部条件进行调整,从而从中受益。在有必要且储备充足的情况下,进行外汇干预可以有助于缓解无序的市场状况。 对于面临国际收支失衡压力而又无法获得私人外部融资的经济体,官方贷款和互换额度有助于提供经济救济和维持关键的医疗保健支出。

应避免对贸易,特别是医疗设备和物资贸易设置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并撤销最近新设的贸易限制。利用关税来解决双边贸易差额不仅会让贸易和经济增长付出高昂代价,而且往往会引发对汇率变动的抵消效应。关税对于减少过度外部失衡和货币失调通常不起作用,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解决潜在的宏观经济和结构性扭曲问题。推动实现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系现代化,以及加强补贴和技术转让规则十分必要,包括扩充服务和电子商务规则手册,并确保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运作良好。

从中期来看,要减少全球经济中的过度失衡,需要过度顺差国和过度逆差国的共同努力。在新冠危机暴发之前既已存在的经济和政策扭曲问题可能会持续甚至恶化,这表明各国有必要根据本国具体国情实行改革。

对于危机前经常账户过度逆差反映出财政赤字超出可取水平的经济体(如美国)以及这种失衡现象持续存在的经济体而言,在中期内进行财政整顿可促进提高债务可持续性,缩小经常账户过度逆差缺口,并促进在必要时增加国际储备(如阿根廷)。出口竞争力面临挑战的国家可从推行改革提高生产率中受益。

对于在危机暴发之前就存在经常账户过度顺差并且持续保持这种顺差的经济体来说,应优先开展改革,以鼓励投资并抑制过度的私人储蓄。在仍有财政空间的经济体中,实行以增长为导向的财政政策可增强经济韧性,缩小经常账户过度顺差。 一些经济体可能还需要进行改革,以抑制过度的预防性储蓄(如泰国和马来西亚),包括扩大社会保障体系。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