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人物特写

菲永-萨科齐政府不可或缺的人物

发表时间:

法国总统萨科奇宣布多时的政府改组终于尘埃落定,此前各方舆论猜测可能离任的菲永重新被任命为政府总理。在距离下届总统选举只有一年半时间的时候,菲永难说不会成为萨科奇本届总统任期内唯一的总理,成为政府总理频繁更迭的法国第五共和国体制中少有的例外。

广告

菲永本人将留任总理解读成政策延续性的标志,但是,他第二任期的开始更暴露出总统与总理之间力量对比形势的转变。菲永自2007年萨科齐总统任期开始便担任政府总理。此后的三年半间,政府构成几次调整。总理菲永的去留每次都成为疑问,但菲永也每次都得以留任。这一次政府改组计划早在五个多月前就已经宣布,菲永离任一度曾是大势所趋,几位可能的总理人选已各个跃跃欲试。萨科奇本人也曾暗示环保及能源部长波尔罗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接任总理。迫不及待的波尔罗甚至已经开始物色总理办公室团队人选。但始终想把握局势的萨科奇做出了没有选择的选择。他刻意迫使屈居二线的政府总理如今已经成为政治格局中绕不过的人物,因为菲永不仅在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中享有广泛的支持,而且在各项民意调查中的民意指数也连续三年高于总统本人。

菲永留任是其个人的胜利,更是对萨科齐三年半无所不在的执政风格的一种讽刺。应该说,菲永的行事作风和执政风格与总统萨科奇截然不同。萨科奇一向风风火火,总像是要推翻一切,开创新世纪;菲永虽然也素有坚决改革、不轻易撤退的名声,但是显得更加平稳,踏实,有人甚至认为他有时过于谨慎。萨科奇尚为成为总统之前,其个人生活就已经成为法国各种娱乐杂志追踪的话题。豪华餐厅、高级手表、奢侈游轮几乎是其政治职务之外难以让舆论漠然的故事。而总理菲永个人生活则明显低调。他永远服装得体,发型整齐,流露着某种乡村绅士的气息。与萨科奇在全国舆论注视下的婚变不同,菲永与处事低调的妻子佩内卢普三十年患难与共,膝下五个子女,个人生活似乎更合乎右翼传统选民的期待。从这个角度看,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萨科奇本人促成了民众对菲永的拥戴。

在从政旅途上,菲永与萨科奇可以说始终关系微妙,时而竞争,时而合作,时而联盟,时而反唇相讥。两人年纪相当。巴拉迪尔政府、朱佩政府和拉法兰政府时期,两人都曾是政府要员。但当时,两人的关系更是竞争对手,而不是政治盟友。在政治主张上,萨科奇更注重自由经济,而菲永则更关注社会话题。不过,这种不同也为两人此后的合作互补提供了基础。自萨科奇竞选总统开始,菲永逐渐成为竞选智囊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在萨科奇的竞选纲领制定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竞选角逐未见分晓,但菲永已经是当然的总理人选。

但此后三年半内,两人间的不合逐渐成为公开的秘密。萨卡奇上任后,决心将第五共和国体制的双头政治天平更多倒向总统,政府实际权力中心几乎完全转移到了总统府,各政府部长唯总统命是从。萨卡奇本人也毫不掩饰地将政府总理定位为合作人。不过,面对尴尬的处境,菲永表现出特别的闻变不惊的冷静。既没有与总统公开对抗,也没有像某些部长那样顺从听命。既没有偏离总统主导下的政策主线,也没有放过任何可以暗示不同立场的机会。而屈居二线的局面使他避免了历届政府总理受累不讨好的命运。在总统民意指数直线下滑至上任以来最低点时,菲永俨然成了传统右翼选民的坐标,积累了自己的政治资本,为日后更高更远的目标打下基础。竞争下届巴黎市长?领导人民运动联盟?或许参加2017年的总统选举也未可知。

菲永1954年出生于勒芒。父亲是公证人,母亲是历史教师。大学时攻读法律和政治学。原本想从事新闻记者行业,但1976年担任一名众议员助手、见习记者行业期间,对政治产生兴趣。1980年,他竞选萨布雷-萨尔特市市长成功,几个月后,又当选众议员,当时他只有27岁,是国民议会最年轻的议员。此后,他多次连选连任,而且常常一次过关,不需要第二轮角逐。

九十年代起,他多次加盟政府。在巴拉迪尔政府、朱佩政府和拉法兰政府中都曾担任要职。2005年,德维尔潘组建政府,菲永被排斥在外,自此对德维尔潘耿耿于怀,也进一步与希拉克势力离开距离,倒向萨科齐阵营。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