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

特首选举期间公布不完整民调 浸会大学受质疑成选举机器

正当两名有意参选行政长官(又称特首)选举的建制派人士四出争夺提名票之际,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被揭发于13日抢先公布仍未完成但有利于其中一名候选人的民调数据,令人误以为两名有意参选人的民意差距大幅缩窄,院长兼民调主持人赵心树否认误导,但浸大教职员工会发言人则忧虑学院成为选战机器一部分,影响学院公信力,将去信校长要求彻查。

民调风波前,赵心树(图前方打红色领带者)获清华大学校长谢维和颁发优秀论文奖。
民调风波前,赵心树(图前方打红色领带者)获清华大学校长谢维和颁发优秀论文奖。 图片来源:浸会大学网页
广告

由于涉事主催者赵心树曾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等中国官方传媒机构工作,事件更令人质疑。

成立不足一年的浸大「传理调查实验室」13日晚上在网上公布特首民意调查,显示一直在民调中落后于对手梁振英的前政务司长唐英年,民意支持度在9日至12日的民调中有所上升,与对手的差距由去年12月的12.9个百分点,缩少至6.5个百分点,该校更于翌日发出新闻稿公布此结果。

及至17日,传媒发现浸大网上悄悄更新了「传理调查」的最终调查结果,显示唐、梁二人的民意差距其实是8.9个百分点,而受访人数亦由13日公布的八百多人增至原先预计的一千人,而调查日期是9日至14日。

传理学院院长赵心树18日承认,是他决定抢先公布民调结果,原因是想避开台湾大选公布结果的日子,以免传媒不作报道;而第二次发布完整版本,可供学术研究之用。至于为何在第一次公布时没有指明是「初步结果」?首分公布调查结果未有进行民调中按人口比例而进行「加权」处理?有否误导公众等问题,赵心树形容,调查样本和结果只是「有一点区别」,否认误导公众,又声称没有受到任何政治压力。

据《明报》报道,调查员曾质疑赵心树提早发布的要求,指该阶段民调未完成,亦未经「加权」处理,有欠精确,双方争论后,赵心树一意孤行。

身为传媒学院新闻系助理教授的浸大教职员工会发言人杜耀明表示,赵院长所犯的是初级错误,不可接受。他质疑,以赵心树的学养,难以相信他会犯下这些错误,他又反驳赵回应传媒查询时的辩解,指学术研究讲求完整性,而赵赶着公布后即为台湾大选,时间上亦并非好时机,因为传媒会全情投入报道选举结果;另外,前后两次公布结果亦有重要差别,工会有事实提出质疑。杜耀明指出,在特首选举期间,学院更应严守中立,否则会惹起质疑。

虽然浸大校长陈新滋已表明不会介入调查事件,但职工会已决定去信校长,要求校方就事件进行调查。

至于两名有意参选人及其团队均与事件划清界线,受惠于抢先公布民调结果的唐英年强调,尊重学术自由;而传言有意支持浸大民调但没成事的明天更好基金,其总干事正停职留薪为梁营服务,而梁振英则要求「传理调查」解释事件。

语音刚落,「挺梁」的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裁张志刚今天(19日)在《明报》撰文,炮轰浸大民调犯了两项致命错误,一是调查未完成便抢先公布,「有可能出现『弹弓手』,主事人可以『移动终点,见好即收』」;二是浸大有关调查并没有进行加权,令调查会出现相当严重的误差。

赵心树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并在新华社及《人民日报》等官方新闻机构工作,及后赴美「镀金」,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博士学位,20年出任浸大传理学院院长一职,去年中获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学报》颁发首届「百盛──清华学报优秀论文奖」一等奖,是十七位得奖者中惟一服务于大陆境外学府的学者,得奖论文是在2007年发表于学报的《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命名、使命及构成──与李希光、潘忠党商榷》。

香港于2000年亦曾发生时任特首董建华怀疑干预香港大学就特首进行的民望调查事件,而上月则有中方在港官员批评港大民调不应就中国人和港人身分进行调查,惹起各方争议。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