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走进法兰西

法国历届总统竞选连任面面观

发表时间:

法国距下一届总统大选仅剩下两个多月的时间,现任总统萨科齐加紧四处视察并发表讲话。在萨科齐之前,法国第五共和的历任总统(除1974年在任期内病故的乔治 蓬皮杜总统外)均在第一届任满之后再次竞选蝉联。对于竞选蝉联的总统候选人而言,需面对双重挑战:既要捍卫其任期内推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又要推出新的计划、纲领,以保住爱丽舍宫的宝座。 二月九日出版的《费加罗报》,从第五共和的第一位总统戴高乐到萨科齐之前的希拉克,逐一剖析了历任总统角逐连任的情况。

广告

1965年: 戴高乐将军被迫展开竞选活动

1965年,法国民众为第一次参加直接普选作好了准备。自1958年起开始执政的戴高乐将军在选举前的一个月,方才宣布竞选蝉联。当时的总统戴高乐将军信心十足,认为蝉联总统稳操胜券。

因此拒绝利用根据公平原则可以享有的两个小时的话语权。将大选的造势活动交由相关的协会组织去完成。戴高乐此举被民众解读为他对大选兴趣全无。在第一轮选举迫近的前夕,戴高乐将军终于意识到胜利并非唾手可得,因此决定发表电视讲话,却并没有收到彻底说服民众的效果。尽管他以44,65%的支持率得以进入第二轮角逐,却并未获得期盼中的大胜。面对密特朗31,72%的支持率,戴高乐展开反击,在第二轮投票中,最后终以55,2%的选票赢得大选,从而顺利进入第二个七年的执政期。

1981年:吉斯卡尔-德斯坦,“公民侯选人”

如同戴高乐在十六年前的做法一样,吉斯卡尔-德斯坦也选择在大选前一个多月,即1981年3月2日,宣布竞选连任。在民调中享有极高声望,总统德斯坦对自己连选连任持确信无疑的态度,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民调支持率在不断下滑。

法国总统以“公民侯选人”的形象投入竞选活动。在3月31日发表的首次竞选演说中,德斯坦主张“重现法国形象”。以普通公民身份反复提及就业等话题。但是,在这场竞选活动中,德斯坦自始至终未曾为自己很好定位。由于过分强调侯选人身份,使其在过去7年任期中的总统作用受到忽略。选举前夕,法国总统表示对投票“充满信心”。然而,尽管他顺利地在第一轮投票中占取领先地位,却失利于第二轮选举,从根本到形式上均败给密特朗。

1988年:弗朗索瓦-密特朗,睿智的典范

密特朗总统也等到最后时机方才宣布蝉联总统的侯选人身份。他选择了3月22日这一天,在法国电视二台,13点新闻联播时段宣布参选。

当时的社会党,处于从未有过的独特地位。1986年起,法国出现首次左右共治局面。总统密特朗在各项民调中,均处优势,被各方观察人士十分看好。密特朗以致函法国民众的方式投入竞选。这封长信为密特朗竞选连任定下基调。他善于运用高屋建瓴的观念,侃侃而谈、压倒对手。所谈及的主题围绕制度平衡、欧洲建设、和平、第三世界、经济的现代化、社会与文化的凝聚力等主题展开。

密特朗获益于左右共治局面,击败了其竟争对手、时任总理希拉克,轻而易举地重获爱丽舍宫宝座。

2002年:希拉克反对社会党计划

希拉克以提前两个月宣布竞选身份的做法,成为首位最早披露竞选连任意愿的在职总统。2002年 2月 11日,希拉克前往阿维尼翁,他在那里宣布了正式参选连任的消息。作为第五共和国史上参与左右共治时间最长的人物(从1997至2002年),希拉克享有较高的舆论支持。他被视为法国政治生活中的一支强劲股。希拉克以社会的安全问题作为竞选重点主题,宣称对不安定因素,采取“零容忍度”。像吉斯卡尔-德斯坦在1981年的做法一样,希拉克以候选人的身份参选,同时却一改德斯坦的做法,充分利用了在职总统的优势。由于与左派进行了长时间的共治,希拉克享有极大的言论自由及攻击的视角。

在这次选举中,社会党候选人若斯潘出乎意外地未能进入第二轮角逐。希拉克则成为这次选举的最大赢家,以前所未有的高票赢得了第五共和国史上最大的胜利。然而,他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的支持率却也打破了至今为止,任何一位卸任总统争取连任的最低纪录。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