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沧海桑田

地中海国家关系紧张的根源

发表时间: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越来越紧缺,而水资源问题事关国计民生、民族发展和国家存亡的根本。因此,水资源的边缘政治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

广告

在全球仍有8亿人口无法享用淡水资源的今天,如何 更好地针对水资源进行综合管理、最终实现淡水资源共享?这是3月12日至17日在法国南部城市-马赛举行的第六届世界水论坛关注的主要话题。

来自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约2万5千名代表,通过各种形式展开讨论,试图为世界“水”的问题寻得一条出路。在始终分歧不断的问题中,包括关涉国家主权大事的淡水分配问题。

这一问题对地中海国家而言尤为突出。根据3月13日出版的法国《世界报》刊载的一篇署名文章,联合国 环境规划署下属机构-地中海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观察所的“蓝色计划”指出,在地中海地区,水是一种罕见、脆弱的资源,无论从空间和不同时代看,均存在严重分配不均问题。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人类对水的需求增涨了一倍,达到2005年,所有沿岸国家对水的需求量增至28万 立方米/年的水平。作为用水的最大消费部门,农业对水的需求占总用水量的64%。

2025年,地中海沿岸将有8千万人口得不到足够的淡水供应

随着8千万地中海民众将面临用水“匮乏”的前景,至2025年,从南到东,整个地中海地区对水资源的压力将再次显著增加。

由于在农业和城市用水需求以及资源稀缺程度的增长,地中海沿岸三分之一的国家汲取的水量将超出自然可再生资源的50%;饱尝缺水之苦的地区的紧张局势将进一步加剧。但是,这些压力究竟是否会演变成真正的冲突?

为水而战

跨国界的水资源管理机制仍在探索中。专家们注意到,关于水资源的冲突,过去数十年来频繁发生,甚至不少争端都演变成武力冲突。

1967年发生在东地中海的“六日战争”,是常被视为由“水“引发的武装冲突的一个例证。有资料显示,在世界范围内,因争夺水资源引起的冲突时有发生。在全世界范围,至少有214条河流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其间充满了现实和潜在的冲突: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和约旦为争夺约旦河水打得不可开交,多次冲突;印度和巴基斯坦则为争夺印度河水互不相让;印度和孟加拉国在争夺恒河的较量毫不示弱;土耳其、叙利亚和伊拉克在幼发拉底河的较量中你争我夺;埃塞俄比亚、苏丹和埃及在尼罗河的争夺中也表现得各显其能。据《联合国水资源开发报告》统计,在过去50年中,由水引发的冲突共507起,其中37起是跨国境的暴力纷争,21起演变为军事冲突。

尽管地球表面70%由水构成,但其中真正能为人类所用的不足千分之七。而且仅20世纪,地球上的人口就增加了3倍,用水量增加了6倍。而到本世纪中叶, 全球人口会再增加30亿,其中绝大多数分布在用水短缺的国家。为了回应以色列修建水道截取约旦河水的做法,阿拉伯国家于1964年召开了首届峰会,确立了建立共同战略目标的必要性。以色列抢占约旦河水引发了与巴勒斯坦间真正的冲突。

但是,历史学家们却认为,与“水”直接关联的战争并不多见。美国俄勒冈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全球2千多起由“水”引发的冲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唯一一场与“水”直接相关的战争应上溯至4千5百年前。然而,围绕“水资源”问题,地中海地区的紧张局势明显存在。因为水资源直接关涉国家的强盛及经济发展。因此,它已成为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之间分歧的源泉。
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的数字显示,如今,约旦河西岸地区90%的水资源为以色列所用,仅给巴勒斯坦留下10%的水资源。从日常家用淡水角度看,以色列民众每人每天消耗260升淡水,而每个巴勒斯坦人每天耗水量仅为70升。这是否意味着两个阵营间将发生冲突呢?

法国民事防务高级委员会副主席、水资源地缘政治专家-弗兰克-加朗(Franck Galland)认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之间存在严重的用水危机”。然而,随着尖端技术的采用以及对废水的回收、处理和利用,“以色列人逐步减少了前往邻国取水的作法。”但是,“如果没有淡水的战略独立,一个可行的巴勒斯坦国则将无从谈起”。

埃及-问题最多的热点

地理位置更靠北一点的土耳其,在安纳托利亚建造了29个水坝,导致其与叙利亚和伊拉克两个邻国之间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2006年在墨西哥举行的世界水论坛期间,叙-土两国就水资源问题大城了一项协议,从而缓和了双边关系。
水资源地缘政治专家-弗兰克-加朗指出,实际上,埃及才是问题最多的国家。如果开罗不对其农业实践进行改革、继续以现行方式消耗水源,坚持1959年签署的协议精神,在尼罗河水的分配用量上占居优势,其结果,必然会在尼罗河上游的某个国家(如埃塞俄比亚)打算开发这条河流时,引发开罗方面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反响。也不排除埃及选择军事干预的可能。埃及前著名总统纳塞尔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至今令人记忆犹新,他曾表示:埃及再也不会发动战争,除非为了水资源。而埃塞俄比亚的人口至2025年将达到1亿2千万,对淡水的需求将是巨大的,尤以农业为主。

国家内部冲突的可能性

不过,弗兰克-加朗认为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即:埃及改变方式,通过改善对水资源的管理,将节约的水源分配给像埃塞俄比亚这样的国家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此外,1999年签署的尼罗河流域协议(NBI),集合了尼罗河流域的10个国家,目的旨在调和各有关国家的自身利益。
如果说,国与国之间因水资源引发战争的可能性较小的话,那么,国家内部因同一原因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却切切实实地存在着。包括欧洲在内的许多国家均曾因水的问题,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地区性紧张局势。例如西班亚。很长时间以来,西班亚始终是内部争夺非常厉害的国家。早在佛朗哥统治时期,就曾坚决反对修建为瓦朗斯和穆尔西亚两座城区输送淡水的运河工程的阿拉贡省,至今仍然拒绝这两座城市的开发项目。

水资源的使用也往往引发冲突。例如,在地中海沿岸,开发旅游业常与农业开发产生矛盾。旅游旺季恰逢农业灌溉期。游客大量消耗淡水,可能影响处于关键期的农作物所需用水。

务实的解决办法

与前几届论坛相比,第六届世界水论坛有所不同的是它所倡导的务实办法:将重点集中在如何解决问题上。有关方面专家强调,“在水资源方面展开的合作可建立互信气氛并为其他领域的合作奠定基础”。即使各方没有针对合作作出明确表态,甚至还出现一些不太友好的言论,但是,各国之间的合作还是展现了出来。尼罗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尽管局势紧张,对话却始终没有中断过。

欧洲方面也不乏其例:西班亚与葡萄牙之间就显露出富有建设性质的合作意愿,两国共同对处于边境地带的米尼奥(Miño)、 利马(Limia)、 杜罗(Duero)、塔日(Tage)及瓜迪亚纳(Guadiana)五条河流拥有开发权。1864年签署的一项协议规定了对河流的使用权限,同时强调了双方的各自利益。

第六届世界水论坛会议通过了一项《宣言》,与会各方纷纷承诺采取适当措施,实现水资源综合管理和相关合作。

宣言重申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关于水与卫生目标的承诺,保证安全饮用水与卫生设施的数量和质量,采取综合手段开展卫生和污水管理,推进开发、利用非传统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和防止水污染,提高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质量。

宣言表示,确保将淡水议题纳入国际社会有关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沙漠化的战略、项目等内容;制定、加强国家和跨界河流灾害预防及应对战略。宣言最后表示,第六届世界水论坛的各地区进程均强调要将水与卫生领域的投资作为工作重心,尤其要大幅减少贫困人口,加大投入并推动国际水资源合作。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