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广角

《解放报》让谁“滚一边儿去”?

发表时间:

法国首富贝尔纳∙阿尔诺(Bernard Arnaud)申请比利时籍一事让舆论一片哗然。消息传开后,《人道报》头版刊出“不爱国就请离开”的大标题。更有甚的是,《解放报》9月10日在头版刊登了世界头号精品集团LVMH老板阿尔诺的全身照。面带笑容的阿尔诺右手拎着打好行装的红行李箱。照片正中醒目大标题上写着“富翁混蛋,滚一边儿去!”(Casse-toi riche con) 。这句骂人话源自“Casse-toi pauvre con”(靠边站 穷鬼)。

法国《解放报》9月10日头版
法国《解放报》9月10日头版
广告

如此一句登不得大雅之堂的骂人话刊登在一份全国发行的报纸头版上,这让很多读者承受不了。读者在网上留言、推特、微薄上大发评论。有的网民说,新闻可以自由,但不等于可以用新闻标题骂人。也有的网民说,左派掌权就应该有向富人宣战的精神,《解放报》选用的这则标题让左派政府大放光芒。孰是孰非,法国舆论界有了该不该仇富的民众大讨论。

刊登赞成或不赞成仇富的文章后,每篇文章都会引发众人感叹。从9月10日起,《解放报》(Libération)这个法文词,长时间在网上搜寻居首位。

法国右派两员大将,前总理费永和人民运动联盟主席科贝强烈抨击左派这种劫富济贫的做法。在右派轮番进攻下,《解放报》副总编布尔默(Sylvain Bourmeau)出面解释说,贝尔纳∙阿尔诺八月底刚刚与总理让∙马克∙埃罗会过面。他丝毫没有体谅到政府的难处。反而在政府准备通过收缴富人税的微妙时刻,对外宣布要加入比利时籍。在《解放报》副总编的眼中,阿尔诺这种做法实属公开挑衅。

布尔诺说:“阿尔诺已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他在萨克奇获知自己成功当选后的几个小时后,来到巴黎香榭丽舍大道最豪华的酒吧Fouquet’s,与新总统举杯共庆。他已成为法国官商连作的象征人物。”

《解放报》副总编还解释说:“该报使用的新闻标题是在回应萨克奇骂人话。”前总统萨克奇2008年在农展会开幕式上曾张口骂人“Casse-toi pauvre con”,这句骂人话已成为众人知晓的新闻事件。作为萨克奇的圈内人士,阿尔诺的选择不仅有商业意味,它还带有浓厚政治色彩。读者和网民在理会《解放报》此条新闻标题时要有整体考虑,不能简单地把它看成是一句脏话。

一向低调的贝尔纳∙阿尔诺从申请外籍到《解放报》给出的“滚一边儿去”,他顿时成为家喻户晓的逃税人。憎恨他的人说,他是一个靠剥削富起来的寄生虫;袒护他的人说,他是法国一名从家庭企业走向世界的成功企业家。媒体对他的穷追猛打有损法兰西形象。

贝尔纳∙阿尔诺是怎样发家的?一时间,媒体热炒贝尔纳∙阿尔诺是何许人也的话题。

让∙埃蒂耶纳∙贝尔纳出生在法国西北部纺织业曾经兴盛的城市-卢拜(Roubaix)。他父亲让∙阿尔诺原是当地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在当地读完高中的小阿尔诺,到里尔大城市刻苦攻读了孩子们都望而生畏的大学预科班“classe préparatoire”。终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里尔市读完两年预科的小阿尔诺成功考入了全法最知名的综合理工学院(l'École polytechnique)。

从一流高等学府毕业的小阿尔诺回到了父亲经营了多年的家庭式企业中。随后,他规劝父亲卖掉红火的建筑公司,为此,全家获得了4千万法郎。有了首期资本的小阿尔诺转行经营起大西洋海边的房地产。他推出的口号是“成为海边地产的房主”,那曾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事情。

法国从1936年通过了领薪度假制后,兴旺的汽车业雷诺公司从1956年开始给每位职工提供三个星期不扣工资的度假福利。1969年,前总统蓬皮杜把领薪度假制延长至四个星期。到密特朗左派上台后,左派又把四个星期的假期延长至五个星期。法国每年法定假期长达36天,在欧洲除了芬兰、奥地利和希腊之外,排行第四。

小阿尔诺提前看准了度假潮,利用大家喜欢大西洋度假的心理,靠房地产捞足了资本。1978年,不到三十而立之年的小阿尔诺继承了父业。待密特朗掌权后,他惧怕左派充公他的家产,迁居美国。去美国的同时,他把公司也移到了美国国土。

密特朗上台前三年,贝尔纳∙阿尔诺低调在法国收购了一个信托财务公司Agache Willot。随后,他的眼光就盯上了日落西山的纺织集团布萨克(Boussac)。

布萨克纺织集团曾是和阿尔诺一样的家庭式企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布萨克父子利用他们与前总理克列孟梭的私交,制作军服发家致富。

战后,马尔塞勒∙布萨克为了把巴黎打造成为全球一流“时尚之都”,纺织集团大笔资助了克里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时装发展。但在60、70年代合成纤维发展中,马尔塞勒∙布萨克大大落伍。布萨克纺织集团也由于付不起3亿3千8百50万法郎欧盟资助欠款,宣告破产。曾为欧洲首富的布萨克死时穷途潦倒。但纺织公司拥有的克里斯汀∙迪奥时装一直是商人垂涎的肥肉。

1984年,贝尔纳∙阿尔诺收购了穷途潦倒的布萨克纺织集团。但初期的收购并没有使他得到克里斯汀∙迪奥的时装和香水品牌。

1984年12月14日,贝尔纳∙阿尔诺还从时任总理的法比尤斯手中获得了20亿法郎的政府补贴。获得这笔巨额资助的保证是不砸掉16000名受雇职工的饭碗。但随后,他又把布萨克纺织集团转让给了布沃斯特集团(Prouvost)。而后,布鲁沃斯特集团宣称,阿尔诺给政府许下的不解雇1万6前名职工的承诺与现集团无关。就这样,贝尔纳∙阿尔诺使用一进一出的手腕,耍弄了法比尤斯政府。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段美国股民的黑色记忆,这一天美国股市又一次大崩盘。股市开盘,久违了半个世纪的恐怖重现。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 这意味着持股者手中的股票一天之内即贬值了二成多,总计有5000亿美元消遁于无形,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的财产瞬间蒸发。随即,恐慌波及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10月19日当天,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

在美国股市崩盘的同时,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贝尔纳∙阿尔诺大打出手,他收购精品集团路易威登∙酩悦轩尼诗LVMH。LVMH这四个法文字母的缩写实为两个公司。头两个LV字母的大写意味着Louis Vitton。路易∙威登创建于1854年。经过158年的发展,全世界53个国家有它的精品皮货分店。除了LV皮件精品之外,阿尔诺收购的MH是1971年头牌香槟酒Moët et Chandon 与干邑白兰地轩尼诗(Hennessy)合并的企业。

就此,拥有迪奥时装屋、巴黎豪华商场Le Bon marché的贝尔纳∙阿尔诺精心缔造自己奢侈品帝国。收购了LVMH之后,阿尔诺如虎添翼,径直向世界一流奢侈品进军。

近年来,LVMH的销售业绩不断上升,2011年达到了230亿欧元,在亚洲地区的发展势头尤其强劲。阿尔诺本人的财富也因此大幅增加,根据2012 年4月公布的2011年《福布斯》富豪榜,阿尔诺的财富约410亿美元,排世界第四,欧洲第一。

《解放报》9月10日在头版“滚一边儿去”的标题下写道,尽管阿尔诺本人声称,他申请比利时国籍与逃税毫不相关,但他这种举动完全象征着法国富有者自私自利的一面。

有传闻说,法国富翁贝尔纳∙阿尔诺申请比利时籍,是受比利时第二大富翁阿贝尔(Albert Frère)之托。现年86岁的阿贝尔希望儿子接手经营企业的同时,30年好友贝尔纳∙阿尔诺能帮助他儿子一起打点他的公司。为此,法国首富必需拥有比利时籍。但阿尔贝本人已在《费加罗报》否认是他在诱惑法国首富加入比利时籍的说法。

不论出于何种原因,贝尔纳∙阿尔诺执意要申请双重国籍的做法,无疑是在给自己留条后路。不论将来法国、比利时的税法怎么改,他都将可以见风使舵,有选择的余地。阿尔诺申请比利时籍当然还有遗产继承的考虑。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