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日本首相安倍选举大胜后将面临的挑战

发表时间:

日本第23届参议院选举昨天(7月21日)举行,这次是参议院半数席次121席改选。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领导的执政联盟一如预料在参议院选举赢得过半席次,获得大胜。与此同时,最大在野党民主党获得的席次则是民主党创党以来最惨的纪录。此次选举后,日本接下来三年没有全国大选,安倍可望长期执政。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安倍于2006年至2007年9月执政约1年后下台。2007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他所率领的自民党惨败。当年的9月份,称因病而离职。在自民党去年12月赢得众议院选举后,安倍二度出任首相。

2006年他首度担任首相时,年仅52岁,是日本历来最年轻的首相,也是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第一人。不过,他在短短12个月后就因选举落败称病离职,也成为随后连串任期奇短首相的第一人。在2007年7月的日本参议院选举之后,日本出现众议院和参议院朝野各据一方的扭曲国会,之后,执政党施政困难,首相频频换人当。在安倍之后的每个首相都只能撑上大约一年。

这一次,安倍誓言不会重蹈覆辙,称要加紧步调推动俗称「安倍经济学」的政策计划,削弱过于强势的日圆,让出口商大为振奋,也带动股市大涨。

接下来经济专家和政府官员还关切的问题是,安倍是否能抓住机会,实施真正的结构改革。

日本执政当局受到压力,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中,有农业改革和劳工改革的两大难题。比如农业改革,安倍已承诺要提升日本农民的竞争力,方式是化零为整,解决小农制的问题。安倍规划由地方政府从中协助,整合小块的农地,再租给企业和规模大的农户。

昨天的日本参议院选举,既关系到安倍政权的实力,也牵涉到安倍主张修宪把自卫队改为国防军,及对钓鱼台等主权争端抱持强硬等态度是否强化,受到正与日本关系陷入低潮的中国的关注。

中央社报道,中国官方新华社、中新社及各大官媒入口网站,都相当关注,在日本媒体报导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赢得压倒性胜利后,多在官网刊登相关报导及分析。

新华社官网新华网刊登南方日报「自民党赢得选举毫无悬念在钓鱼岛问题上是否继续强硬?」文章,引述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吕耀东、人民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黄大慧等大陆日本专家分析认为,安倍内阁对中国会选择软硬兼施的策略,竞争合作将是未来中日关系的基调;修宪则因日本国民的警惕,短期内不会出现。

另外,新华网也刊登由驻东京记者发回的「日本走向更加值得警惕」文章,探讨安倍在修宪问题上会否成为脱缰之马,并引述一些日本问题专家观点预测,假如安倍在修宪道路上一意孤行,将失去民意基础,危及政权稳定。

新华网的文章还引述分析人士谈话指出,如果安倍继续在历史问题、领土争端、防卫政策等敏感问题上煽动日本民族主义情绪,将更加失信于国际社会,也对东亚的和平与稳定产生更多的负面影响。

各位听众,以上是要闻解说节目,谈日本首相安倍在选举大胜后将面临的挑战,本次节目由阿曼亭编播,感谢收听。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