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要闻解说

日本提前选举 安倍经济政策经受考验

发表时间:

日本选民今天(12月14日)举行议会选举,这次选举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被视为是对首相安倍晋三推行的经济刺激政策的一次评判。民调显示:安倍领导的执政联盟可望获得三分之二议席,成为强势政府。安倍选择提前选举,为其治理国家延长了两年的时间。

要闻解说
要闻解说 RFI
广告

为了对11 月 21 日解散众议院的决定作出合理解释,日本首相将本次选举誉为是对其提出的“安倍经济学”的一次全民公决。“安倍经济学”是安倍执政两年来推行的经济刺激政策,旨在引导国家步出危机。

“安倍经济学”于2012年底推出,主要有三个主轴:方便借贷、刺激财政及进行结构性改革。这项政策的正面意义,是帮助日本摆脱通货紧缩、原本就很低下的失业率继续降低、日元贬值有利于出口。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四月份增值税的上升导致消费下降,这一趋势逐月明显,今年第三季度日本经济再次陷入衰退。

有分析认为:“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中,量化宽松和财政刺激均被视为治标不治本,“第三支箭”、即结构性改革才是医治日本经济顽疾的关键。维持政府支出规模和央行大规模印钞行动,同时推迟实施痛苦的结构改革,恐令日本背负日益沉重债务,但长期经济增长潜能却无法改善。
安倍经济顾问本田悦朗则表示:结构性改革估计需时10年才能见效。他强调,日本摆脱通缩的关键始终在于民众改变心态。

选举前,日本朝野连日围绕“安倍经济学”激辩争票,在野党派尤其期盼引导舆论聚焦安倍经济政策的负面问题,却未能提出可令选民信服的替代方案。胜券在握的安倍近日释出信号:通过痛苦的结构改革来重整经济,必须让位于重振经济增长。不免引发一些分析人士对日圆持续贬值及通胀失控的忧虑。

有分析指:安倍提前大选的真正目的,是在其执政的中期,利用其他党派的弱势,为自己开启新的四年执政期打开绿灯。尽管安倍在重启福岛核电站问题以及修改宪法第九条、从而扩大日本自卫队规模的主张等问题上的立场引发质疑,试图重振的反对派却不免显得力不从心。

根据本月11日(星期四)公布的一项民调结果,绝大多数日本民众并不赞同政府有关重启核电站及修宪的立场,但是,首相安倍晋三领导的自民党却仍在民调中处于绝对优势。不过舆论普遍认为,这并非由于民众拥护安倍政府的施政政策,而是因为民众对反对党派更加地不信任。在别无选择的局面下,选民缺乏投票热情,估计本次选举投票率可能创下战后新低。

实际上,深得民众关心的是经济议题,如退休问题。而政府大肆宣扬的却是其经济纲领。然而,安倍曾经承诺的结构性改革,如:缩减债务或退休问题却迟迟未见提及。迄今为止,安倍关注的是促进消费。路透社分析指,安倍正推动市场辩论焦点转移,从遏制政府的失控债务转向寻求刺激经济和增加民众收入与消费。日本政府官员披露,当局正考虑向低收入者发放购物券,以减免部分商品及服务成本。与此同时,日本央行或许很快就要面临扩大刺激的压力,因油价下跌使得央行的通胀率2%的目标更加显得遥不可及。

欧亚集团分析师发表的报告指,在选举中漂亮胜出并可望继续长时间掌权后,最终既得利益者将更倾向于就改革作出承诺,尽管如此,分析却认为:安倍将不会在结构性改革上强行推动快速及短期性进展。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