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报纸摘要

“查理永生”

发表时间:

法国各大报纸周四全部以日前发生的《查理周刊》巴黎总部恐怖袭击事件为开篇主题,谴责野蛮的暴力,向死难者致哀,也宣誓决不向恐怖威胁低头。各报特别关注的其他主要话题还有:欧洲人权法院审议是否应当处于植物人状态的法国人樊尚•朗贝尔生命,石油价格继续下跌、斯里兰卡提前举行的总统选举,等等。《十字架报》在国际版发表文章,关注香港政府的第二轮政改咨询;财经报刊《回声报》发表多篇关于中国的文章,关注中国与委内瑞拉关系、中国再推基础设施建设刺激经济的措施、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在中欧贸易中再引争议、等等。

广告

在以讽刺、幽默为特点的媒体《查理周刊》遭遇恐怖袭击的次日,法国各大报纸均就此发表社评文章,“我们都是查理”的字样出现在所有报章。《费加罗报》社论指出,这是一场战争,一场真正的战争,这起袭击事件是激进伊斯兰的狂热主义对西方,对欧洲,对民主价值的宣战。从本质上讲,这场战争针对的并不是某一个具体国家,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价值观,是以男女平等为原则、视良心为权利、视表达自由为绝对必要的文明。袭击目标指向记者和警察并非偶然,他们的目标是思想自由的核心和保护这些自由的人,对他们的袭击,是对民主和共和国,这两个国家支柱的袭击。文章认为,面对袭击,不仅要团结,而且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司法上武装起来,对他们予以打击,不软弱也不怯懦,战争已在眼前,那就战则必胜。

《回声报》的社评文章写道:恐怖主义的蛀虫并非刚刚出现,那些想看到法国屈膝下跪者早已经发出了信号,从萨赫勒沙漠,到叙利亚平原,再到巴黎19区《查理周刊》门前那条小街,同一个野蛮阵线在挑战法国。文章指出,决不能向“野蛮的怯懦”投降。反对宗教蒙昧主义的战斗不仅要在境外开展,要向伊斯兰国恐怖组织,向博科圣战组织或其他同类的恐怖团体开战,也要在国内开展,要重新肯定共和国理念,重申作为法国的立国之本和身份认同理念的世俗化原则,不能放弃男女平等原则,更不能放弃思想自由。

《解放报》头版以黑白两色凸显出醒目的标题:我们都是查理。社评文章以“查理永生”为标题,指出,凶手没能杀害《查理》,他们没有得逞,因为有读者,也因为“我们都是查理”,《查理》将继续存在。凶手杀害了这些记者同行,但也让其他人坚强起来。文章特别指出,这些恐怖分子没有去袭击那些排斥伊斯兰教的人,也没有去袭击那些不断高喊伊斯兰激进势力威胁的人,却选择了主张宽容、拒绝狂热主义、挑战教条主义的《查理周刊》,恐怖分子将矛头指向了开放、宽容、世俗化、主张和平的人权主义的左翼力量。这些狂热分子不是在维护宗教信仰,因为宗教信仰可以时开放的,他们也不是在维护穆斯林,因为绝大部分穆斯林都对他们卑鄙的杀人行为愤怒不已。文章表示,作为记者,作为遇害记者的朋友,我们将继续工作。记者不是战士,不参加战争,,但是记者的职能是帮助读者成为公民,这不足为奇,但并非微不足道,如今我们更清楚我们为什么选择了记者职业。

《十字架报》的社评文章写道,面对死亡,记者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例外身份,但是,袭击媒体,袭击信息自由,就是拒绝可以讨论的、多元的社会,就是袭击民主的基本原则。对于《查理周刊》的一些具有挑衅色彩的漫画,我们可以不认同,但是,我们不能接受这些记者被伊斯兰极端主义置于死地。文章呼吁国人冷静而不失尊严,不向恐慌让步,拒绝一切对这起事件的利用。团结一致将是对逝者最好的敬意。

法共《人道报》的社评文章写道:没有什么词语可以形容这起袭击事件。文章指出,无论我们个人想法如何,《查理周刊》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画、漫画,揭露出的都是这个世界和其成员被掩盖的丑恶面孔,而无论是发表这些文字和图画,还是反对这些文字和图画,都是民主辩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香港争民主抗争运动已经落幕,港府启动第二轮政改咨询,《十字架报》发表文章:香港民主的可能微乎其微。文章写道,香港主权回归中国已将近18年,但将满18岁的香港没有真正的普选。港府称咨询程序有历史意义,但是,亲民主派一点也不相信政府有谈判的诚意。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