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科技与传媒

法国民意为何认同“我们都是查理”?

发表时间:

法国讽刺漫画《查理周刊》1月7日遭到恐怖枪手袭击事件震惊法国上下,在巴黎等多个城市,成千上万的人自动在傍晚聚集到该城的中心广场,悼念被残忍杀害的12位死者,“我是查理”的牌子不仅出现在许多悼念者的手中,更在网络流传。

“我是查理”,Je sui Charlie
“我是查理”,Je sui Charlie
广告

法国讽刺漫画《查理周刊》12个死者中,有8人身兼记者身份,其中4人是法国著名的漫画家,他们同时为多家纸媒提供时政讽刺漫画,或者出版漫画集,拥有广泛的读者群。凡是读报的法国人,在打开报纸后都会先看报纸显著位置上的讽刺漫画,对之报以一笑,再进入阅读。一些还不会阅读的孩子,更是从看讽刺漫画开始接触时政信息。可以想象,多少法国人对这四位讽刺漫画家被杀害感到何等的震惊伤感和气愤。

崇尚幽默讽刺是法国文化的灵魂,也进入到法国国民人性的深处。生为法国人而不爱幽默讽刺是不可能的,因为许多法国人认为:幽默讽刺是人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可或缺的方式,而自由表达和言论自由则是得到宪法保护的权利,如果要设定哪些是神圣到不能讽刺的话,自由表达权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从卢梭到伏尔泰,讽刺成为法国人自由表达权的一部分。

当然,幽默讽刺也有限度,人们不一定接受,更不一定喜欢所有的幽默讽刺,这也是《查理周刊》多年来时常引发争议,官司不断,办公室受到袭击,借用别家媒体场地,常年处于安全保护之下,经营困难面临关门的原因。《查理周刊》最大限度地坚守讽刺漫画家的“阵地”,把“笑着进行挑战”当作使命。面对伊斯兰极端主义,这个媒体近年来成为了新闻自由的符号。枪杀案后,问题不再是喜欢不喜欢某个媒体,而是被上升到捍卫新闻自由的高度。

从政治倾向上来看,《查理周刊》在大体上被归为所谓的法国左翼,但实际情况更加复杂:在“九一一”以后,法国极左翼并未改变其反美的传统立场,因而也未明确谴责伊斯兰极端主义,但《查理周刊》与法国极左翼在这个问题上拉开距离,并在2003年欧洲社会论坛期间指出有伊斯兰极端政党参与的问题。“九一一”事件给世界带来的分裂也使《查理周刊》失去传统编辑路线的指南针,处于左翼,极左翼,无政府主义,生态环保派等思潮影响之中,唯一不变的是近乎“毁坏圣象”的讽刺风格。

2006年由于转载了讽刺穆罕默德的丹麦漫画,《查理周刊》和其他一些欧洲媒体一样成为伊斯兰极端主义攻击的目标。当时法国右翼政府和左翼反对党都支持《查理周刊》,法国法院也判定该周刊讽刺漫画并未指向伊斯兰群体,而是其中一部分。2011年《查理周刊》出版讽刺伊斯兰教的特刊,其中有讽刺穆罕默德的漫画,结果招致办公室被烧,周刊主任受到不间断地警察人身保护,但发誓“宁死不屈”。这时的法国政界领导人态度有所变化,没有高调表示支持《查理周刊》。在法国的穆斯林协会领导人曾经批评《查理周刊》不负责任,据说在巴黎美丽城的书报亭,有人把《查理周刊》全部买走然后烧毁。

《查理周刊》是否会重新出刊?法国媒体的大报《世界报》,法国公立电视台和法兰西电台都表示愿意提供场地接纳《查理周刊》人员。事发前经济困难准备征集捐助的《查理周刊》很可能会凤凰涅磐得到重生。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