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特别节目

旅法华人王方辉与恐怖分子面对面的漫长瞬间

发表时间:

1月7日上午,法国讽刺画报《查理周刊》巴黎总部遭遇两名恐怖分子持枪袭击,导致12人丧生,其中包括正在参加编辑会议的8名记者。但两名恐怖分子在闯入《查理周刊》会议室前,曾进入同一建筑的另一栋楼,与那里的百友影视公司负责人、旅法华人王方辉,以及一名邮递员面对面数十秒。王方辉先生通过电话向我们讲述了这段短暂却又十分漫长的过程。

广告

面对面:惊魂瞬间

王方辉;7日上午,大概是11点20、22分左右吧 我能够比较精确的推断出这个时间是因为我们后来打了报警电话,报警电话有明确的记录,所以我可以比较确定是在11点22左右,我跟两个恐怖分子面对面,撞上了。我们的公司与《查理周刊》在同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两个门洞,一个是6号门,一个是10号门,我们公司在6号门区域,相当于我们和《查理周刊》是在同一栋大楼的两侧。

这两个凶手,我不知道他们是因为对地形不熟而走错路呢,还是另有所图,总之,他们先进了6号门。6号门那天的电梯不好用,他们就一直上到三层楼。就在那之前一分钟吧,我打开门,接收邮递员送来的挂号信,我转身进办公室签收挂号信的时候,听到门口有响动,一回头,就看到了一幅很难再忘却的画面:两个蒙面人 就是只露出眼睛和一张嘴的那种,拿着两只很长的枪对着我和女邮递员。其中一个迅速就转身出门了,好像是去楼道里继续寻找他们的目标。留在办公室的那个人很凶狠地用枪指着我们说:“蹲下,蹲下”。但是,我想,可能是我没受过这样的训练和刺激,那位女邮递员也没有反应,我们俩就愣愣地继续站在那里。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想:会不会是警察?因为他们那种装束很像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警察或者特警部队,我根本意识不到他们是要杀人的恐怖分子。我当时还问了一句:你们是谁?为什么?那个恐怖分子看我们俩没反应,说了一句:“不用怕,我不会伤害你们。”但是,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枪口仍然对着我们,然后,他又厉声说:“蹲下。”看我们俩还是没有反应,他抬手就打了一枪,非常响。可能我们楼里很多人以前都没有听到过枪声,当时办公室里间还有一位法国工作人员,枪响以后,他也没有立刻就出来,他可能还继续在电脑前工作。这颗子弹打穿了我们公司一扇门,在玻璃上留下一个弹洞。这张照片在网上流传很广。

他(恐怖分子)打完这枪以后,好像是门外的那个恐怖分子给他示意,他就迅即转身冲了出去。他们在我们公司停留的时间,大概也就是二、三十秒,但这二、三十秒足以在脑海里留下一个很长的刺激……他冲出去后,我就赶紧随手关门。这时候我看到楼道里确实有两个人,他们似乎很兴奋地喊叫着,急速地向楼道里冲去。这是我看到的这两个凶手的最后一个画面。

法广:您当时是否意识到在发生什么事情?是否意识到正在发生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王方辉:在他开那一枪以后,我就高举双手,往后退了一步,我记得自己当时说了:“Ok, Ok”,我当时的反应,以为他们是抢匪,是来抢劫的。我说“Ok, Ok”的意思就是:你想拿什么,就拿什么罢。我没有意识到他们是来杀人的。当然,我强烈地意识到自己(处境)很危险,因为枪口就在我面前。

他们出门以后,我们在里间工作的两个工作人员才把门打开,出来,他们感到很奇怪:发生了什么事?我说:“两个蒙面人进来,开了一枪。”“是真开枪了么?”我们当时都不敢相信:怎么会呢?!这时候房间里已经弥漫起了火药味,而且,窗子上的弹孔很明显。我们这屋人大概乱了二、三十秒钟,明白是真的开枪了,就立刻开始报警。我还清楚地记得报警的内容:请你们快过来,有两个蒙面人进了我们公司,开了一枪……就在我们报告公司地址的时候,就开始在电话里喊起来:“你们快过来,快过来,他们在到处开枪……”因为在报警的同时,我们就听到在楼道里 其实我们也区分不清,到底是在楼道里,还是在楼外面,枪声已经响成一片。那时候,他们已经开始他们的大屠杀了。

这就是那天上午我和恐怖分子正面接触的全部过程。

屠杀时刻:不堪回首的记忆

法广:您什么时候得知他们是在旁边的《查理周刊》杀人?

王方辉:当时在房间里听到枪声大作,我已经意识到他们是在杀人了,当时的那种感受,我非常不想回忆:可能就在十几米之外,有人在那里屠杀,我们坐在那里,什么事也做不了……我当时还到窗口去看,但是,我们和《查理周刊》在同一栋楼,我们只能看到对面,所以,从窗口看,什么也看不见。我的法国同事把我从窗口拉开。我想,他这种反应是对的:既然枪声这么密集,没准会有什么流弹,或者爆炸物的碎片。

最早意识到他们是在《查理周刊》杀人的,是那位女邮递员。在报警之后,她就瘫坐在地上了,她说了一句话:“他们找的是《查理周刊》。这个时候我们才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次恐怖袭击。我们是先搬进这座楼的,《查理周刊》搬进来不多久。他们搬来以后,因为是两栋楼,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具体位置,彼此也没有什么交流。我们只知道10号楼门口总有一辆警车。后来我们得知警车是来保护《查理周刊》的,因为他们几次收到死亡威胁。邮递员的话让我们意识到恐怖袭击的目标可能是《查理周刊》,但是,我们谁也想不到结局会是这么惨烈!

我是查理:在共同的文明准则中,生活在同一个世界

法广:袭击事件发生在1月7日上午。1月11日,全巴黎几乎倾城出动,发起大规模声援行动。您也参加这次共和大游行。能否谈谈您参加这次声援活动的感受?

王方辉:我亲身体验了全体法国人在这次事件中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我非常感动。那么多人聚集在一起,但都非常缓慢而有序地前进。

法广:连续数日的声援活动有一个传遍全世界的口号:我是查理。您是否认同这个口号?

王方辉:我认同这样的口号,因为我在游行队伍里也看到了穆斯林,尤其是一些年轻的穆斯林同样举着这样的标语牌。我在那里拍了几张照片。有一个库尔德人,他也举着“我是查理“的牌子;还有一个摩洛哥裔的女士,也举着同样的牌子。也许他们并不认同《查理周刊》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涉及到伊斯兰教时的表现方式,但是,他们举起这样的牌子:“我是查理”,实际上,在我看来,他们跟法国人一样,也认同人人有不同思想、认同有文化差异的权力。因为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怎么样在一个共同的社会环境中,在一个共同的社会准则上,让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传统的各个族群,共同生活在一起,这很重要。穆斯林举着“我是查理”的牌子,我觉得很有代表性,这意味着大家很明确地要求:即使我们有差异,但是,我们要在一个共同的文明准则中,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