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政治

曾钰成借洋紫荆非紫荆暗批港府“去殖化”矫枉过正

近年经常扮作开明的香港传统老左曾钰成撰文,以香港市花洋紫荆不是紫荆作为比喻,暗批最近梁振英政府的去殖民化不伦不类。北京及特区政府部分官员将香港社会反政府活动视为殖民思维作祟,因此掀起近来的所谓去殖化运动,包括将街头邮筒的英女皇头像去掉。

香港立法会
香港立法会
广告

身为立法会主席的曾钰成8日在报纸撰文指出,紫荆和洋紫荆虽然有相近的名称,却是不同的品种。紫荆英文俗称Chinese redbud(中国红蕾),主要在中国大陆的中部和南部生长,而洋紫荆则由法国传教士在香港发现,再判定为新物种,起名为Bauhinia blakeana。

曾钰成说,由名字和生长地区可见,紫荆属于中国,而洋紫荆则属于香港,但或可能当初起名的人见洋紫荆外型部份似紫荆,以为是外来品种,遂起名“洋紫荆”,但曾钰成认为,它是香港本土的植物,叫“香港紫荆”或更恰当。

曾在报纸的专栏续称,洋紫荆自1965年定为香港市花,基本法起草期间,亦采纳洋紫荆图案作特区区旗及区徽,并与基本法一同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但基本法却指区旗及区徽的图案是“紫荆”而非“洋紫荆”,曾钰成认为这或是要“去殖化”,但就会令区旗及区徽都不符基本法。

曾钰成总结说:“洋紫荆受香港人喜爱,不是因为名字中有个‘洋’字,而是因为她适应了香港的土壤和气候……如果她的生长环境受到破坏,就会变得失色和变质。”

香港的市花为洋紫荆,但建制派的媒体和组织一直以来却有意无意省去“洋”字,尽管大陆媒体亦称“紫荆花”为香港市花。特区政府为了政治正确,每年颁发的最高荣誉的“大紫荆勋章”,也删去“洋”字。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