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政治

重开公民广场以纾缓紧张 现任特首再与候任特首抬杠

现任香港特首梁振英继搁置全港小学三年级的「基本能力评估研究计划(BCA)」与候任特首林郑月娥抬杠后,今天再就重开月用作示威场所的「公民广场」与林郑出现不咬弦。在候任特首办公室表明会在7月后考虑重开广场之后,梁振英表明,经安全评估,考虑到本地及外国的袭击事件,上述埸所不宜开放。

网络
广告

重开俗称「公民广场」的政府总部东翼前地,近日成为缓和港府与泛民人士紧张关系和社会撕裂的商讨筹码,亦在建制派内部引起一些争议,而林郑月娥早已表明,上任后会考虑重开,但梁振英今(25日)早坚称不适宜重开,指政府东翼大楼采用全玻璃设计,外面便是车路,过往毗连的立法会大楼曾发生玻璃门被撬和撞击的事件,大楼外的垃圾桶亦曾被纵火,当局在开放政总让市民请愿和表达意见的同时,须顾及安全,尤其是在政总工作的公务员及访客的安全。经过风险评估,以及参考香港及外国的袭击事件,认为现时仍然不适合开放东翼前地。

至于林郑月娥上任后重开东翼前地是否不恰当,梁振英说,这是林郑月娥的决定,相信她事前会做好风险评估。

政府重开广场是否可纾缓紧张关系,仍有争议。本土派议员罗冠聪认为两者不应挂钩,他亦不接受有议员以保安理由反对重开「公民广场」,认为公民抗命的出现,是由于一般公众活动未能疏导市民对政制不公的不满,与是否开放「公民广场」没有关系,而纵火等事件都是在关闭广场后才发生。至于作为建制派大党的民建联,领导层亦公开对是否重开广场表达相反意见。

公民广场是指港府在添马舰新政府总部东翼前的回旋处,原本可任由市民集会,但在连串大型示威活动后,港府自2014年7月起在「广场」外围加设围栏,须经批准才可在假期进入集会,且不可通宵留守,被指违反原先「门常开」以广纳民意的建设理念,是港府朝向「门常锁」发展的表征;不过,建制派议员认为港府做法无可厚非,以免政府受冲击。同年占领运动前夕,学民思潮等学生组织攀栏进入,企图重夺「公民广场」,并触发占领运动提前举行。

至于简称BCA的「基本能力评估研究计划,订于5月举行,但由于BCA是经备受家长反对的小三全港性系统评估(TSA)修订而来,家长抵抗情绪浓厚,立法会跨党派议员更罕有联署,促政府取消BCA,今年7月才正式就任特首的林郑月娥表示,期望港府搁置下月举行的BCA,但梁振英随即公开拒绝,声称「即使取消,也是7月1日后的事」。教育界议员叶建源对此表示极度失望和遗憾,建制派议员林大辉则忧虑,今届政府强推BCA,不出数月便取消,会有政策朝令夕改之嫌,不利学生发展。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