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曼谷专栏

东南亚地区人权现状令人担忧

发表时间:

罗马天主教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日前结束了对缅甸孟加拉国的亚洲访问,教宗最后行程安排会见了罗兴亚难民并首度作出同情表态。国际媒体一致报道,这是教宗在访问中首次正面提及“罗兴亚” (Rohingya)这一敏感字眼,对鼓励世界倾听罗兴亚边缘人的心声具有莫大的象征意义。尽管实际效应或许如同流星划过天际,难以改观这一地区普遍恶化的人权状况。

教皇在孟加拉与缅甸罗兴亚难民会面  2017年12月1日
教皇在孟加拉与缅甸罗兴亚难民会面 2017年12月1日 图片:路透社/REUTERSEUTERS
广告

向来为弱势族群发声的罗马天主教教宗选择在罗兴亚人危机爆发的风口浪尖走访缅甸,被外界普遍视为极冒风险的外交之旅。然而教宗在会见缅甸最高领导人时并未提到“罗兴亚这一敏感话题。保持双边外交平稳发展的同时,难免令心怀期盼的当地人权团体感到失望。流亡泰国的缅甸人权运动人士甚至批评教宗刻意避免提及罗兴亚议题。这对教宗提倡世界和平的光辉形象有所折损。也有报道指出,长期处在缅甸政府高压统治下的罗兴亚人,事实上根本不知道教宗是谁,究竟能为罗兴亚人改善生存境遇带来多大助益。

缅甸政府从未承认过有“罗兴亚人”的存在。包括以追求民主而扬名世界的昂山素姬(Aung San Suu Kyi)也抱同样态度。事实上在今年八月最新一轮罗兴亚危机爆发前,罗兴亚人恶劣的生存境遇不时成为周边各地的新闻话题,安达曼海湾周边的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在不同程度上接纳了一些通过海路往外逃亡的罗兴亚人,他们往往获得沿途国家的穆斯林组织伸出援手。在泰国,这些人沦为最低等级的非法劳工。尽管如此,跟数以万计坠海死亡的逃难者相比,谋得立锥之地就是幸运者。

对于天主教教宗日前在孟加拉国难民营会见罗兴亚难民的新闻画面。缅甸新闻媒体一概缄口不提。有评论消息称,为了摆脱陷入罗兴亚危机所导致的尴尬境地,争取在国际社会赢得支持,缅甸当局选择重修跟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毕竟把发展经济视为核心的北京政府从未就人权问题向缅甸政府施加过压力。

柬埔寨当前跟缅甸在“人权与外交”议题上不约而同地保持同一趋向。不久前柬埔寨反对派救国党(Cambodia National Rescue Party)遭到解散,其国内反对声浪微弱,更多人表示向往稳定的社会环境,以追求经济发展。

泰国作为东南亚地区人权观念较为开放的国家,自从2014年军人政变上台至今,当局对待人权的价值观与态度同样在发生改变。不久前泰国军校教官体罚一名学生致死,事后连人体器官都莫名失踪。针对这一离奇事件,泰国国防部长巴威(Prawit Wongsuwan)的表态之冷漠令人发指。几天前泰国政府以诱循方式抓捕16名反对建设南部发电站的民运领袖,更是激起社会公愤,引发人们对“人权”问题的热议。

泰国一名不具名学者认为,起源于二战以后的人权概念,在东南亚地区往往受到国家主权和利益的挑战,当“保障个人生命自由”与“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二者之间产生冲突时,后者的强势姿态不容置疑。就当前东南亚地区包括东盟在内各级机制提出可见的解决模式,就是以发展经济来避免人权冲突。即便在经济成长较高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当局对待人权的态度依然保守,更不必提及扫毒计划实施15个月造成近四千人丧命的菲律宾了。然而尽管如此,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经常发表鼓励“血腥屠杀瘾君子”的言论却仍然拥有大批狂热的受众。令人不得不对这一地区日益恶化的人权现状产生担忧!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