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生态 健康与科技

李昌镛与肯尼思·姜提出非常规措施挽救亚洲新兴市场经济

发表时间:

面对2019冠状病毒疫情带来的危机,如何采取非常规措施,挽救亚洲新兴市场经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主任李昌镛和亚太部副主任肯尼思·姜撰文提出了建议, 提出“亚洲在冠状病毒疫情之后的复苏——向小企业竭力提供救助 ”。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向大家介绍他们的建议要点。

Podcast
Podcast © FMM
广告

李昌镛和肯尼思·姜说,在这场 “史无前例的危机”  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的现金流短缺,融资渠道很少。银行需要大量提供营运资本,但银行自身也面临压力 。 

亚洲迄今为止采取的方法——借助监管宽容做法和提供担保来鼓励贷款展期,并向银行提供低成本贷款——有助于但不足以挽救中小企业,因为银行承担这一风险的能力和意愿有限。这两项措施都不能满足企业在现金流枯竭情况下为留住员工而对新营运资本的大量需求。一些民间调查显示,小企业所剩现金可能不足以维持三个月,因此可能引发违约潮和失业率飙升的担忧。 

为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小企业需要远远超过当前政策范围的临时救助——在整体经济中提供“营运资本过渡性贷款”。这种资金支持至关重要,能够维持就业和收入,防止经济下滑演变成长期的萧条,进而对经济造成永久性破坏。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冲击,只有公共部门有能力提供这种救助。 

问题是,如何采取最佳方式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保持适当的激励机制。一个办法是,政府设立一个特殊目的载体——临时的公共实体,负责实现特定的目标,促进向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营运资本贷款。

为了满足最迫切的需求,只有那些能证明去年借款行为稳健、但目前收入因疫情而大幅减少的企业才有资格获得这种贷款。这些企业将向银行申请新的3年期贷款,用于满足营运资本需求和未来12个月到期的付款(利息加本金)。企业将相应承诺维持就业,同时避免派息或股份回购。

在公共部门这方面,中央银行将向特殊目的载体提供融资,用于从银行购买这些新的“营运资本贷款”,从而为银行释放当前发放更多贷款的空间。中央银行将以特殊目的载体的资产为担保,并从政府的初始股本投资获得一定程度的损失保护。

银行将保留贷款的剩余部分,以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了管理损失,特殊目的载体将寻求尽量扩大回收价值,让银行通过取消抵押品赎回权和破产程序回收违约贷款。这种做法可以容易地应用于以银行为中心的经济体,但也可以扩展到具有更发达资本市场的亚洲经济体,如日本和韩国,做法是将这些贷款证券化,并将这部分出售给机构投资者,与私人部门共同承担更广泛的风险。

另一个办法是政府使用其预算,但当前危机与过去危机的不同之处在于,营运资本贷款长期展期所需的资金规模庞大。亚洲许多新兴市场使用信用担保或贷款填补这一缺口的财政空间有限,但它们面临着巨大压力,必须采取一切措施防止大面积裁员和违约。一些经济体在考虑商业银行甚至中央银行直接对额外财政支出提供融资(即直接货币化)。

对于这些经济体,运用中央银行融资灵活性的风险分担机制可以实现这个目标,同时维护来之不易的中央银行独立性和银行稳健性。通过提供一定程度的损失保护,财政政策可以对货币政策起到补充作用,并通过更多贷款增强潜在的经济收益。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