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俄罗斯/中国/社会

俄罗斯驻华使馆微博发文纪念俄在海参崴建城160年 引网民批评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7月2日通过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段有关,“符拉迪沃斯托克建城160周年纪念日”的观光视频,因而遭到了不少中国网民地批评和谴责。

俄总统普京访问海参崴一所高中资料图片
俄总统普京访问海参崴一所高中资料图片 © 网络图片
广告

俄使馆写道,“今天是符拉迪沃斯托克建城160周年纪念日”,“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历史始于1860年,当时俄罗人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军事港口,称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为‘统治东方’)。19世纪末,符拉迪沃斯托克已发展成为一个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是俄罗斯海军在太平洋上的主要基地。”

视频发布后,俄罗斯使馆官微评论涌进大量中国网友留言转发,现已有超过1万4千多人转发,7万多人点赞。该微文的评论区曾一度关闭,但仍留有十余条回应。有的网民写道,“以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抢夺过去的,竟然还把自己美化成开发者,老毛子,滚”,也有的称,“这是侮辱和挑衅,勿忘国耻”,还有的则表示,“今天只能忍,但中国人会记着的,一代代记下去”等。

历史资料显示,唐朝时,海参崴属于粟末靺鞨人建立的君主制国家—渤海国的率宾府辖地(698年—926年)。辽朝时属上京道率宾府所管;金朝时属上京路辖下恤品路所管;元朝时称永明城;明朝时属木阳河卫;清朝时该地为吉林宁古塔副都统管辖之下。自1630年代开始,俄罗斯帝国的探索队进入该地区,寻求在远东地区开拓不冻港口,俄罗斯和清朝曾有着多次领土上的武装冲突。在1689年清朝和俄罗斯帝国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订明海参崴属清朝。

随着清朝中后期的衰落,1858年,清黑龙江将军奕山在俄罗斯帝国的压力下签订《瑷珲条约》,规定包括海参崴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清俄共管。两年后的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沙俄又与清政府签订《清俄北京条约》,条约承认《瑷珲条约》有效性,并将原先清俄共管之地划归后者,其中就包括不冻港海参崴,即俄所称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这使得中国永久失去日本海的出海口。

沙俄并在海参崴筑寨建港,将其命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思是“控制东方”。后来,海参崴成为俄国未来在远东发展政策上最重要的港口。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