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人与社会

王蓉芬解《呼吸秋千》之谜

发表时间:

以诗歌的语言描述背井离乡画面的小说《呼吸秋千》200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德国女作家荷塔•穆勒一举成名。旅德学者王蓉芬在翻译《呼吸秋千》过程中,认定这部书的作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而那位与诺奖无缘的主要作者,是来自前共产罗马尼亚的已故大诗人奥斯卡•帕斯提欧。 

已故德语诗人奥斯卡 帕斯提欧
已故德语诗人奥斯卡 帕斯提欧 DR
广告

线人声明一石激起千层浪

帕斯提欧1968年逃亡西德时,曾向当局自首过自己是前罗马尼亚国安局的线人,并终生忏悔。然而在他死后,人们却将他当线人的事情又翻出来,炒得沸沸扬扬。已经去世的帕斯提欧当然无法为自己辩解。

为此,王蓉芬写了一本书评暂时定名为《呼吸秋千评擿》,希望厘清事实真相。王容芬说,去年(2010年)9月,慕尼黑一家东欧政治研究所的所长,发表一篇文章,提出已故诗人帕斯提欧曾做过前罗马尼亚国安部的线人,证据就是有一个他做线人的声明,下面有帕斯提欧的签字。当时一下子就炸了,因为前一年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那本书的主人公就是帕斯提欧。然而帕斯提欧已死,于是目标就指向活着的人 诺奖得主荷塔•穆勒。穆勒当表态说:她非常震惊,“不知道有这么回事,非常痛苦,非常气愤,好像被抽了一个大耳光”。

德语作家赫塔 穆勒Herta Müller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德语作家赫塔 穆勒Herta Müller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Licence Creative Commons

王容芬说,实际上,这个事她不是不知道,因为她是帕斯提欧的遗嘱执行人之一。帕斯提欧没有家属亲人,遗产文件由他们过目,里边有一份文件,就说到68年帕斯提欧从罗马尼亚跑到西柏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西柏林警察局自首,说自己曾在做罗马尼亚线人的声明上签过字。他一辈子都为此非常痛苦。王容芬认为,穆勒(说她不知道)就撒了谎。然后11月份,又有一个用德语写作的罗马尼亚诗人,回布加勒斯特查自己的档案,也说怀疑帕斯提欧告自己的密,但没有把握。此人还从一个小说家那里听到一个小说素材,说一个诗人的自杀也与帕斯提欧有关,但最近他又完全否定了这个说法。

大诗人在法兰克福书展前夜突然死亡

就在这时,呼吸秋千的作者穆勒的二次表态说,当时她若知道帕斯提欧是这种人,才不会写这本书。王容芬说,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穆勒了解帕斯提欧所谓当线人是怎么一回事,应该站出来替他解释清楚;第二,这本书是两人合作的,而且主力是帕斯提欧。当时帕斯提欧在法兰克福书展开幕前夜突然死亡,相关报道都说,帕斯提欧本来第二天要在书展上朗读这些东西。

调整呼吸就像打秋千一样

《呼吸秋千》写的是1945年前苏联要求罗马尼亚德意志少数民族替纳粹德国抵罪,17岁到45岁的男女都被押送到前苏联当劳工。帕斯提欧当年在强劳营里做了5年苦役。离开强劳营后,每天夜里,强劳营的生活情景都在他胸中翻腾,顶在喉咙上,压得喘不过气来,他必须打开窗户调整呼吸,呼吸就像打秋千那样…

王容芬说,帕斯提欧死后三年,《呼吸秋千》在200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穆勒在这本书的后记里面说,合作刚开始帕斯提欧就过世了。但穆勒在帕斯提欧去世不久接受的采访和她自己写的文章里,都提到了创作过程是怎么回事。

王容芬说,帕斯提欧用“7年之痒”的倒插笔,从“我回来7年了”开始说起,而后来穆勒把原来的顺序打乱了。

如歌的诗,起舞的画

王容芬还发现,这本书的前39章与后15章,在结构和语言上,相差太远。结构严谨的前39章以“如歌的诗,起舞的画”描述了当年背井离乡的画面,但后面15章,却短促而缺少细节,语言和前39章更是不能同日而语。

替大诗人讨公道

王容芬想通过版本和人物的比较,厘清《呼吸秋千》的谜团,也想弄清楚所谓“线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替已故大诗人帕斯提欧讨个公道。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