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欧盟/强迫劳动

欧盟将通过立法惩罚供应链中涉侵犯人权和破坏环境的企业

根据应当于2月23日公布的一项立法,欧盟将惩罚供应链中的侵权行为,随后将禁止强迫劳动。欧盟将要求大公司确保其供应链没有侵犯人权和破坏环境的行为,并对不遵守规定的公司处以罚款。但欧盟立法暂不包括强迫劳动问题,该问题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公司来说尤其复杂,欧盟将通过单独的禁令来解决这一问题。

欧盟
欧盟 © Reuters/Yves Herman
广告

据《南华早报》今天报道称,将于周三公布的新规则显示,在欧盟经营的大公司将因其供应链中的侵犯人权和破坏环境行为而被处以巨额罚金。

但根据该报记者看到的一份文件草案,该立法不包括禁止进口或销售使用强迫劳动的商品。相反,欧盟委员会将制定一个单独的强迫劳动禁令,这可能需要数年的时间,这是在如何处理中国西部新疆地区制造的商品这一棘手问题上的最新转折,观察家和政府指责那里广泛使用强迫劳动。

去年9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大张旗鼓地宣布了一项拟议禁令,并被广泛认为是针对新疆问题。中国否认在该地区存在任何强迫劳动。

然而,消息人士说,欧盟高层几乎没有下达指导意见,让各部门为谁应该负责一项禁令而争论不休,而这项禁令的执行将是一场“噩梦”。关心商业的欧洲议会立法者和欧盟官员希望禁止强迫劳动成为新立法的一部分,而那些更关心人道主义问题的人则游说直接禁止强迫劳动。

据欧洲议会绿党议员卡瓦兹尼(Anna Cavazzini)说:“欧盟委员会应该雄心勃勃,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已经存在的模式的启发下,制定一个适当的进口禁令,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我们的边界阻止强迫劳动制造的产品。”

上个月,欧盟委员会贸易总司长(Sabine Weyand)反对针对强迫劳动商品实施单独的禁令,她说这将给进口商带来“沉重的负担”,他们必须证明其货物中没有强迫劳动的痕迹。她说:“我们正在努力确保我们不必在一个有密切联系的提案上从头开始。”

但现在,欧盟贸易分管部门将开始从头开始开发一个单独的立法依据。“我们需要解决强迫劳动制造的商品,无论它们在哪里制造,在欧盟还是在其他地方,”欧盟贸易部门的一位女发言人说。她补充说:“欧盟委员会现在正在研究引入这种禁令的方法。”

据《南华早报》的报道说,新的供应链尽职调查计划将对大公司--那些拥有超过500名员工和净营业额超过1.5亿欧元(1.75亿美元)的公司施加严格的报告规则。非欧洲公司如果在欧盟市场上创造了同样水平的营业额,也将受此规则规范。

对于“高风险”行业的公司,门槛较低,为4000万欧元。这些行业包括纺织品制造、农业、林业、渔业、食品制造和采掘业,其中包括能源和金属。

根据欧盟的估计,该立法将影响13000家欧盟公司和4000家非欧盟公司。这只占欧洲企业的1%:文件指出,在欧盟活动的99%的企业都在门槛之下,这个对企业友好的集团决心避免给小公司带来“财务和行政负担”。

具有相当规模的国际公司如果被发现在其供应链中存在违规行为,将面临惩罚。

这些公司将对其供应链中违反国际标准的行为负责,包括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强迫劳动公约,并将不得不提供详细证据,证明他们正在定期审计其供应商和买家的违规行为。

对于活跃在中国的公司来说,这些可能很难监测和遵守。中国只批准了国际劳工组织26项公约中的20项,而且还没有通过关于强迫劳动、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的公约。

但如果被证明没有进行必要的检查审计,公司将被罚款。

企业将不能简单地抛弃违反标准的供应商:欧盟文件不鼓励“脱离接触”,而是建议大企业应与供应商合作以改善他们的做法。例如,在发现有童工的情况下,终止商业关系可能会使儿童面临更严重的负面人权影响。立法草案继续鼓励建造学校,作为防止强迫劳动的一种方式。

该报道称,与其直接禁止产品,不如进行罚款,违法行为的个人受害者有权起诉有关公司。

在一次有智囊团和商业团体参与的内部活动中,欧盟被警告中国的反制裁法律,这些法律阻止中国公司遵守其他国家的惩罚性规则。据消息,“在中国,已经有公司被威胁说,如果他们不在某个地区工作,就会遭到制裁报复。”该立法给公司带来的风险是,他们可能面临地方政府的反对。目前还不清楚欧盟在这种情况下是否会支持这些公司。”

欧盟的新规则还显示了企业游说者为淡化规则的范围所做的努力。据游说团体BusinessEurope的一位代表说:“公司不应取代国家的作用。在一些国家,没有法治,没有透明度,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非常强大。这将限制公司的行动以及遵守的能力,并将对成本产生影响”。

尽管如此,商界人士警告说,该立法有可能使公司不堪重负。据德国工业联合会的一名高级主管尼德马克(Wolfgang Niedermark) 说,“鉴于挑战的规模,以这种方式将保护人权和环境的任务转移给公司是错误的。”他说,“公司希望在其供应链中实现可持续性,并且已经在尽一切努力履行其责任”。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