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报纸摘要

希腊在德国严厉的目光下哀声求援

发表时间:

法国今天出刊的各大报纸关注热点不同,主要的焦点新闻有三条:一是在援助希腊的问题上欧盟成员国内部存在分歧;二是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爆出利用金融危机牟取暴利的丑闻;三是外国移民穿戴遮面头巾案又在法国引发新一轮风波。

广告

 

 

希腊民众高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滚回去!”

商界报纸《回声报》、知识界报纸《世界报》和法共《人道报》均在头版或相关版面刊登时评文章,报道和评述德国在援助希腊问题上的苛刻立场。

《回声报》的头版大标题是:“破产威胁希腊,欧洲内部分歧”。文章指出,欧盟虽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手启动财政援助希腊的计划,但并未能消除金融市场的疑虑。文章认为,之所以造成这种状况,是因为德国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坚持只有在欧元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才会援助希腊,且扬言随时可以拒绝解冻援助资金。《回声报》的文章认为,德国的立场是与欧盟的承诺相违背的。

《回声报》题为“欧元区陷入希腊圈套”的社评文章甚至指出:“就在希腊发出求援呼声的当天,曾经作出承诺的欧元区各大国只要按一下按钮就行了;可是,希腊总理呼救的声音还没落地,这种假惺惺的保障立刻消失了。原因就是,德国总理默克尔一边伸出手,一边又提出了两个苛刻的条件:只有在欧元区的稳定受到威胁,以及希腊保证采取靠得住的撙节措施的情况下,德国才会援助希腊。”

《世界报》头版大标题是:“希腊在德国严厉的目光下哀声求援”。文章指出,迫于国内民意压力,德国总理默克尔给援助希腊又加设了新的条件。《世界报》经济版的长篇评论更是使用了不客气的标题:“希腊呼救,德国嗤之以鼻”。文章指出,默克尔总理正面对情势急迫的地区选举,且德国公众舆论本来就对德国加入欧元时政府掩盖国家审计实情大为不满,因此默克尔在希腊问题上显得非常无奈,不得不铁硬地作出见死不救的姿态。

《人道报》的时评文章把矛头对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该组织苛刻的援助条件是“对希腊人民的羞辱”。文章指出,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发出求救呼声之后六个小时,首都雅典就有6000人上街游行示威,高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滚回去”的口号。文章还援引希腊最新民调指出,92%的希腊人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条件将迫使希腊采取更严厉的撙节措施,对希腊人民的日常生活无异于雪上加霜。

最新爆料:高盛借金融危机牟取暴利

右翼《费加罗报》今天聚焦的热点新闻之一,是美国投资银行高盛爆出的丑闻。该报经济版刊登了题为“高盛面临新的指控”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美国国会公布对高盛不利的电子邮件之后,高盛事件又跨越了一道政治门坎。高盛被指责在2007年利用金融危机牟取暴利。

美国国会公布令高盛难堪的电子邮件后,高盛这几天成了众矢之的。法国商界《回声报》也在头版和金融专栏撰文评述最新爆出的高盛事件。该报头版的标题是“最新爆料:高盛在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金融版述评则说:“调查正在收紧,高盛四面楚歌”。文章指出,高盛总裁和另外5名公司高管将被传召到国会就有关事件作证,由于高盛利用金融危机牟利的做法接连爆料,预料高盛领导层替自己洗刷罪名会越来越困难。

《解放报》经济版也发表相关评论,文章标题是“高盛电子邮件漏馅了”。《巴黎人报》文章的标题是:“一个年轻的法国人使世界金融摇摇欲坠”。文章侧重报道了高盛事件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此人是个31岁的金融天才,法国人,名叫法布里斯.杜尔,目前正在高盛丑闻中接受美国司法方面的调查。

中国问题方面,今天法国各大报纸没有太多文章。只有基督教《十字架报》刊登了该报特派记者马洛维奇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前夕对上海历史学家李天刚的一篇专访。李天刚在访谈中对上海这座城市大加赞扬。他说:“一百六十多年来,早在鸦片战争之前,上海就已经是中国现代化的领军形象。它一直代表着创新,财富和对外开放。”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