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人物特写

法国极右翼政党的新面孔:玛琳娜-勒庞

发表时间:

2011年1月16日,玛琳娜-勒庞通过法国国民阵线党党内选举,顺利当选为党主席。这个法国极右翼政党从此有了一副新面孔,但却并不陌生的名字。两个月后,一项选民意向调查显示玛琳娜-勒庞可能在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中领先其他传统政党领导人。这是这个极右翼政党自成立以来首次在民意调查中获得如此优势。玛琳娜-勒庞是否正带领国民阵线党走向新的政治前景?

玛丽娜-勒庞与父亲让-玛丽-勒庞
玛丽娜-勒庞与父亲让-玛丽-勒庞 Reuters
广告

玛琳娜-勒庞对于法国舆论并不十分陌生是因为她是国民阵线党传统领袖让-玛丽 勒庞的女儿。让-玛丽 勒庞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建立法国国民阵线,此后一直担任党主席,直到2011年,勒庞这个名字几乎成了法国极右翼政党的代名词。

玛琳娜是勒庞的小女儿。1968年出生。她原本对政治并不感兴趣。虽然她少年时代也常常跟随父亲出席政治活动,但并没有像两个姐姐那样加入国民阵线党,而是转向了律师行业。不过,父亲政治演讲中的种族歧视言论、反犹言论以及否认纳粹罪行的言论使得“勒庞”这个名字让人退避三舍,玛琳娜难以在司法界、特别是商法界打开自己的天地。1993年,她在父亲的推动下,首次在巴黎参加立法选举。虽然以失败告终,但迈出了政治生涯的第一步。此后几年间,一系列的偶然与必然,使她逐步走向前台。1998年,她接管国民阵线党司法事务,告别了律师生涯。此时,国民阵线党内部正经历派系分裂,不仅使国民阵线党大伤元气,而且影响一直深入到勒庞的家庭。1998年,玛琳娜在法国北部加莱当选地方议会议员。第二年,她成为国民阵线党政治部成员。

玛琳娜真正走进公众视野是在2002年。当年的总统选举第一轮投票中,勒庞意外地将社会党候选人若斯潘排挤出局,进入第二轮角逐。突如其来的胜利使得多年来只围绕勒庞运作的国民阵线党意识到竟没有足够的头面人物可以参加电视辩论。勒庞将小女儿推向了媒体聚光灯。事实证明,这项选择没有错:玛琳娜在电视镜头前应答自如,反应敏捷。就这样,在父亲的扶持下,玛琳娜在党内的地位一步步高升。2003年,她开始担任国民阵线党副执行主席;2004年3月,她当选巴黎地区议会议员;三个月后当选欧洲议会议员。2007年,勒庞再次参加总统选举,玛琳娜担任竞选宣传负责人。尽管选举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勒庞对女儿支持如初。2010年,玛琳娜在大区议会选举中,在北部加莱地区获得了国民阵线党候选人中仅次于父亲的支持率。

如果说勒庞始终遮掩着女儿的光芒的话,玛琳娜也开始在公众舆论中留下自己的印记。她在六-八年五月风暴冲击后的法国社会中长大,不可避免地带着新时代的烙印。她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两次结婚,两次离婚。这一点与国民阵线党传统的天主教选民的保守思想格格不入,但折射的却是当今法国社会的现实。她不反对堕胎的立场令这些传统选民十分不悦,却让法国女权主义活动人士少了些抵触。身为女性,她在公众舆论中也给国民阵线这个给人印象保守、大男子主义思想浓厚的政党带来某种现代色彩。

如今成为法国极右翼政党掌门人的玛琳娜,带着与父亲建党之初不同的目标,决心把国民阵线从反对党变成执政党,在2012年的总统选举中实现新的突破。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她从进入国民阵线党开始,就努力要把国民阵线党变成可以让人接受的政党,消除舆论对该党的恐惧与排斥。在某种程度上,她达到了这个目标:近期的一系列选民意向调查都显示国民阵线党支持率提升,而此前对国民阵线党多少有些嗤之以鼻的媒体如今也不再避讳邀请玛琳娜对时事话题发表评论。恰恰相反,她俨然正成为法国政坛一名普通的政治明星。

但是,玛琳娜是否代表着这个极右翼政党本质上的改变呢?事实上,到目前为止,玛琳娜在诸如移民问题、国民优先主张、欧洲建设等方面从未偏离过国民阵线党的基本路线。也许她不像父亲那样言辞激烈,但面对政治对手,这位金发女郎绝对巾帼不让须眉。她不再像父亲那样毫不避讳地表达种族歧视思想,而是换之以围绕伊斯兰信仰在法国世俗国家体制下地位的讨论。像父亲一样,她将法国今天的问题归咎于欧洲建设,主张法国退出欧元区;像父亲一样,玛琳娜集中抨击传统政党领导人从政不廉,缺少道德信誉。像父亲一样,玛琳娜善于触动民众的敏感神经,煽动民情。但她比父亲更会利用社会话题,塑造人民代言人形象。她在经济发展困难的北部加莱地区参加地区议会选举并不是偶然的选择。

可以说,国民阵线党的指导思想并没有改变,但玛琳娜为它带来了一个更柔性的包装。极右翼阵营民意指数的提升更是经济危机背景下传统政党应对无策的结果。民意指数的提升,使得玛琳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处境被动的执政党的竞选主题,但至少到目前为止,玛琳娜也和她父亲一样,除了抨击现状之外,并没有可以提上桌面的执政纲领。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