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走进法兰西

再惹热议的“安乐死”话题

发表时间:

法国西南部小城市巴约纳(BAYONNE)的一名急救医生-博纳麦松(BONNEMAISON)涉嫌对7名年迈病人实施安乐死的事件继续引发关注。九月初,博纳麦松承认,为了“缩短病人的病痛”,他曾向病人注射了“致死剂量的药物”,但始终与病患家属“互通信息”。据9月5日出版的《费加罗报》报道,本应在上周二作出判决的波(PAU)城审理此一案件的上诉法庭,将判决日期推至本周二(9月13日),上诉法庭将宣布是否维持博纳麦松的人身自由。此一案件重新引起了法国社会对安乐死的讨论。

广告

伯纳麦松的律师称,其委托人是出于自己的良心,为减轻这些病人的痛苦而这么做,所以不后悔。伯纳麦松的行为居然得到数以十万计网民的支持,有一名女性表示:“只有经历过亲属苦难的人,才能理解……”

现年50岁的急救医生博纳麦松于今年8月12日以毒害“极为弱势的”人的罪名,受到起诉。除了四宗可能被博纳麦松注射药物死亡的案例外,巴约纳法庭还增加了对另外三名相同死亡案例的司法审查。相关的三桩案例分别发生在今年6月12日和7月4日。博纳麦松的辩护律师阿尔诺-杜班向《费加罗报》表示,博纳麦松医生正在经受着严峻的考量。在他的头脑中,他依然是一名医生。尽管他面临监禁的威胁,但辨方掌控着一些有利于他的证据。博纳麦松医生严格地遵守着司法监控要求,根据民法, 此一事件在媒体掀起的轩然大波并不可被视为扰乱社会秩序。

至9月5日为止,尚没有任何一位接受了安乐死的病患者亲属投诉。但是,由于受到司法起诉,当事的博纳麦松医生被停止行医,也没有权利联系与其在巴约纳医院共事的同事。

据《费加罗报》报道,此一事件曝光后,博纳麦松医生在当地获得了来自多方的支持。在博纳麦松受到起诉后的第四天,近四百名医务工作者聚集在巴约纳医院门前示威。有消息披露,当地相关的医生协会组织决定,对博纳麦松医生向病患注射过量药物的行为不予追究。

实际上,无论巴约纳法庭最终作出怎样的判决,这场由安乐死引发的争议将不会结束,相反还会继续下去,甚至会有愈演愈烈之势。

近年来,“合法并有尊严地死去”的权利是否也应被列入人的基本权利并得到尊重的话题,不断困扰着法国社会。2008年,生活在法国第戎附近的一位小学教员,赛比尔因患上罕见的不治之症,经过多年的病痛折磨,这位时年52岁的女性希望能够选择死亡。当年3月,她通过律师向第戎市法院提请紧急诉求,甚至上书总统,要求破例允许其主治医生对她实行“安乐死”。要求享有安乐死,这在法国已经不是第一次。此前也发生过一名全身瘫痪的青年要求母亲帮助其实施安乐死的先例。但是至今在法国,执行安乐死仍属非法行为。实际上,多数法国人已在心理上认同了“安乐死”。多次民调结果纷纷显示:持赞同意见的民意指数均在70%以上,而且每年均有多例“安乐死”违法行为在暗地里悄然进行,受众者中也不乏虔诚的宗教信徒。但是,由于各方的阻力,法律意义上的“主动安乐死”以及“协助自杀途径安乐死”,与凶杀罪、见危难不救助罪一样,最多可获罪30年的刑事监禁。

安乐死的最初目的,是无药可治的重症病患不堪长期痛苦,因此要求医务人员注射致命性药物,或停止治疗,结束生命。全球范围内,很多人为安乐死合法化奔走呼号,但也有很多人持坚决反对立场,在他们眼中,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他人死亡应受到道德的唾弃。

有分析人士指出,安乐死的话题之沉重并不在于是否应将它合法化,而在于哪些深处绝境的重病患者能否讨回自己做人的尊严。一种制度的欠缺往往会以另一种制度的失守来作为代价,面对由此酿就的悲剧,真正的受害者究竟是谁,是逝者,还是生者?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