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巴黎华人

法国公立中学真能“自由择校”吗?

发表时间:

法国总统大选在即,正在积极争取竞选连任的现任总统萨科齐能否成功?与其任内政策的成功与否相关。但如何评价一项政策的成功呢?可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哪里寻找评定的客观标准呢?也许学者的调查评定报告有一定的说服力。对于萨科齐任内推出的多项政策,只有很少的来自专家学者的效果评定报告,其中对中学生转学制度改革效果的评估报告就显得弥足珍贵。也对法国公立中学是否真能“自由择校”的问题,给予一定的回答。 

广告

“就近入学” 是一道看不见的受教育不平等线
法国的公立中学的就学分配,过去一直遵循“学区”规划,按家庭住址就近入学。这种制度从地理上看合理,但却包含着社会不平等的因素。因为法国,特别是巴黎等大城市的公立中学,其教学质量好坏非常不同。一般情况是:好的公立中学常常地处城市的富人区,而富人区的房价昂贵,一般家庭承受不起,只得住在房价较低的街区甚至郊区。这种情况在巴黎地区最为明显,这就形成一道看不见的受教育不平等线。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即使住家附近的中学不够好,也可以通过在好学校附近租房等方式,让自己的孩子进入理想的学校。但经济条件不够好的家庭却不可能这样做。

法国中学 “自由择校”尚只具理论意义
对于法国公立中学按家庭住址就近分配的方式,一直存在批评,但苦于没有既被广泛接受,又能切实推行的替代办法。萨科齐2007年就任总统之后,在2008年推出改革方案,取消所谓“学区”的严格划界。理论上,每个家庭都可以为孩子自由选择学校。这个改革在当时可说是一个对中学教育的革命,引起法国社会的轰动,很多人预期这项改革将会把那些好的公立中学的门槛挤破,而那些不怎么样的公立中学的学生数量将大大减少,法国公立中学将因此出现一个动荡不稳的时期。

家长比原来更失望
萨科齐“中学生转学制度改革”的效果如何?几年后,从全法国来看并尚无相关的研究,但这一政策在巴黎大区的效果,却已经有研究报告公之于众。最近发表的巴黎政治学院三位研究人员的报告就是其中之一。这个研究主要针对巴黎地区的圣德尼省和上塞纳河省的中学生转学情况,法国《费加罗报》文章认为:这份报告所下的结论相当严厉,因为报告认为:对于那些希望给孩子转学的家长来说,这一政策的作用实际上很有限,和公布政策时给人们带来的期望值相比差的很远,最后的结果是:很多希望转学的学生未能如愿,希望落空后反而让一些家长比原来更加失望。

为什么一项轰轰烈烈公布出来的政策,效果却有限呢?实际上,萨科齐任内的其他一些政策也有这种虎头蛇尾的特点。常常是开始说的很好,很动人,比如:“多干多得”,“可抗辩的居住权”等等,但实际不是这么回事。“自由择校转学”也是理论上的,因为想去好学校的人多,但好学校的接受能力不能无限扩大,结果是大多数人不能如愿。失望感最为强烈的首先是家长,有些人后悔没有像过去一样用“走后门”等非法手段转学,这些情绪促使非法方式转学继续盛行。

政策实效很难一概而论
这一报告显示:很难一概而论地评价这个政策的实际效果,地区不同,社会能够提供的选择不同。所调查的圣德尼省和上塞纳河省两个省相邻但差别较大:上塞纳河省比较富裕,好的中学比较多,不同中学之间差距较大,社会所提供的选择较大,“自由转学”政策对这些学校的影响也就比较大。数字显示:这个省较差中学初中第一年级即“六年级”所丢失的学生数量,合起来每年相当于一个学校的一个年级的人数。而在人口相对比较贫穷的圣德尼省,好学校少,不同中学之间的差距不大,社会所提供的选择较小,“自由转学”政策对这个省的学校就影响不大。

总之,这个报告认为:很难说萨科齐任内的“中学生转学制度改革”真的满足了人们所希望的“自由选择公立中学”的愿望,也还没有显示出能够改进较差学校的效果。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