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广角

看欧洲马肉充牛肉的食品丑闻

发表时间:

用马肉充当牛肉出售给顾客,乍听起来,这也没有什么。但在欧洲,这种瞒天过海的做法,引起了公愤。

广告

自英国人从超市检验出冷冻食品中牛肉掺假事件以来,瑞典冷冻食品大王-芬达斯(Findus)不得不在英国、爱尔兰超市下架假牛肉冷冻食品。德国阿迪勒(Real)超市在全国范围内纷纷撤下冷冻牛肉千层面饼(lasagnes),香港超市也是如此。英国兽医在死马尸体上验出镇痛剂,这一切都让人不寒而栗。2月19日,给集体食堂提供冷冻食品的雀巢公司,责令下属在法国、荷兰、瑞典、丹麦和芬兰撤下牛肉千层面饼和两种冷冻的意大利饺子的速冻品。

“欧洲马肉丑闻”几乎每天都有新爆料。消费者再也不敢轻举妄动,随意买冷冻牛肉食品。如果我们以吃不死人的标准去衡量这件事情的轻重,我们会觉得欧洲人在小题大做。但商业上讲求的是诚信,如果在入口的食品上,为了获利而不惜以假乱真,这种缺德的做法应该受到舆论的鞭挞。

法国农业部长勒∙夫勒从事件爆发伊始,谨言少语, 他怕说错了话。而消费部事务部长阿蒙对故意作假的加工厂毫不客气。阿蒙说:“这种有组织的欺诈行为的责任人是要坐牢的”。

是谁在冷冻食品中加入了廉价的马肉,以假乱真呢?由于供应链的复杂,媒体追踪报道了一个多星期才找到了头号的嫌犯。

“芬达斯”在荷兰有一个巨大的加工厂,名为可米吉尔(Comigel)。可米吉尔属于法国一家食品加工厂。他们说,速冻肉是从法国西南部一个农业合作社进口的。于是,英国和法国记者纷纷找到了坐落在法国西南部“卡斯泰尔诺达里”( Castelnaudary)的肉类加工厂。加工厂早已卖给了当地的一个农业合作社,注册商标是“吕尔∙贝里”(Lur Berri)。

每逢年底过节,顾客就会不知不觉地和“吕尔∙贝里”打交道。这个品牌在法国西南部制作的鹅肝酱、熏鲑鱼赫赫有名。但在“吕尔∙贝里”旗下的肉类加工厂还是以建厂时的橄榄球运动员命名的企业,叫做“斯潘盖罗”(Spanghero)。

马肉风波以来,“斯潘盖罗”家族算是出尽了风头。2月10日,中国大年初一这一天,斯潘盖罗冷冻食品加工厂门前站着一名法新社摄影记者和从英国赶来的采访队。可是,紧锁的工厂大门让他们感到工厂不欢迎他们。大门前除了一个身材魁梧的警卫之外,几乎找不到一个采访对象。

橄榄球在法国西南部比足球还流行。带领橄榄球队16次获得法国队冠军的就是这支西南球队。在橄榄球上赚了大钱的“斯潘盖罗”父子俩-克鲁德和儿子罗朗(Claude er Laurent)投下巨资创办了一个食品加工厂。那还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事情。

创办初期,企业主要制作鲜美的冷冻食品。他们厂制作的Cassoulet是当地的一道罐头名菜。菜中有鸭腿、香肠和大白豆。这种高温制成的罐头食品,冬季食用起来热喷喷的,即可口又暖身。

食品加工厂发展40年后,2009年春,父子俩把食品加工厂卖给了当地的一个农业合作社吕尔∙贝里(Lur Berri)。农业合作社运转高峰期时,在当地“卡斯泰尔诺达里”( Castelnaudary)雇佣了540名当地的从事农业的农户。当地的农户都把合作社吕尔∙贝里看成是自己的父母官,因为,如果没有合作社的推荐,他们的牲畜就没有销路。吕尔∙贝里合作社手下还有一个阿尔卡迪(Arcadie Sud-Ouest)屠宰场。去年春季,在卡斯泰尔诺达里最大的屠宰场-阿尔卡迪(Arcadie Sud-Ouest)被迫停业,这给当地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也是因此,斯潘盖罗冷冻食品加工厂的牛肉源开始更换了供应商。

新的供货商是罗马尼亚的两家屠宰场。罗马尼亚的劳力比法国便宜得多,舍近求远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当罗马尼亚两家屠宰场告知,他们卖给“斯潘盖罗”的速冻肉的标签上明明白白地写着是马肉时,“斯潘盖罗”想瞒天过海的诡计终被识破。

在法国公共卫生、环境局和反贪总局的追查下,“斯潘盖罗”家工厂里的的财务科及所有的速冻柜都被翻了个底朝天。

创办加工厂的“老大”克鲁德∙斯潘盖罗,如今早已是年过花甲的人了。他那1米96高的个子,让人回想起,这位曾身战球场的勇士奋猛拼杀、无所畏惧。而今,他面对媒体,低声细语,哽咽地说:“我们没有作假。我们一向在努力,在替大家做好事。”

73岁的克鲁德∙斯潘盖罗说的也许是实情。但他不知道的是,自2009年他们父子俩把这个家庭企业卖给吕尔∙贝里后,吕尔∙贝里的经营、管理模式完全脱离了农业合作社的模式。

吕尔∙贝里农业合作社在上个世纪90年代靠种良种玉米赚了很多钱。合作社在聘用了新总裁奥利维埃∙热敏(Olivier Gemin)之后,它的性质更是向跨国大公司看齐。大的兼并潮使合作社一再贷款。到了90年代末,公司不得不到6家投资银行借贷。为了还债,公司管理层把获利作为至高无上的任务。2007年,200名玉米种植者在加工厂门口抗议,抗议吕尔∙贝里把收购价压得太低,他们无法接受。

在合作社打工的农民越来越受不了老板的盘剥,他们在工会的支持下经常闹罢工。但铁石心肠的老板为了赚钱,毫不退让。要么辞退工人,要么给一笔辞退费让打工的农民卷起铺盖,回家继续种地。

一位从18岁就进入吕尔∙贝里农业合作社的巴硕(Sauveur Bacho)对法国媒体说:70年代时,那种相互帮忙的合作社精神早已灰飞烟灭。徒有虚名的合作社剩下的只有赚了钱后再赚钱。

从2007年到2011年不到5年的时间中,吕尔∙贝里净营业额翻了85%。巴硕由于不同意企业昧良心的做法而被提前辞退。他对当今的马肉丑闻一点儿也不感到吃惊。他说:“唯利是图的途径就是弄虚作假。”

“马肉丑闻”是件坏事,但它同时也改变了法国消费者的采购方式。便宜已不再是购物的唯一标准了。

自冷冻牛肉掺假事件以来,在网上加入“蜂屋”的人士猛增。“蜂屋”是以养蜂房命名的网上购物法。它的法文名字为“laruchequiditoui.fr”。加入这一网购形式的人可以从养殖者、种植者的手中直接购进水果、蔬菜、肉类、奶制品。例如,一个想冬天吃到即新鲜又便宜苹果的顾客,加入了网购后,即会以1.45欧元一斤的便宜价格买到果农种的苹果。但购量要凑足100公斤。果农把苹果免费送交一处后,由一位顾客再分售给其他网购成员。

经历了马肉丑闻的巴黎人,有57%的市民对直销产品感兴趣。57家巴黎餐饮业也加入了“巴黎岛品味”行会(Saveurs Ile-de-France)。餐馆所需的蔬菜、水果和肉类由品味行会会员到种植者那里直接购物。这种求近的采购方式让消费者感到帮了别人也帮了自己。

欧洲在经历了疯牛症、二恶英、口蹄疫之后,人们对食品丑闻回应最大。2011年5月初,德国爆发了一场让人莫名其妙的大肠杆菌疫情。起初大家怀疑凶手来自西班牙黄瓜,于是很长时间大家都不敢吃黄瓜。后查出是德国当地的豆芽在作怪,大家又对各地发的大小豆芽不闻不问。一时间,入口禁品成为热门话题。

德国爆发的那次疫情,波及了奥地利、瑞典、丹麦、波兰、英国、瑞士、捷克、法国、挪威、西班牙、加拿大、荷兰、美国。那曾是一起全球规模做大的溶血性尿毒症候群爆发症。

虽然此次马肉丑闻没有像大肠杆菌疫情那样葬送了50多人的性命,但如此睁着眼睛说瞎话的“假标签”做法实在令人作呕。人们在无法追查真供货源的情况下,只好相信就近的种植者。

从这一点上看,马肉风波倒为千万户农家带来了直销的佳音。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