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风土人情

法国绘画中的葬礼

发表时间:

各位好,欢迎收听法国风土人情。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法国绘画中的葬礼。一幅是库尔贝的《奥南的葬礼》,另一幅是毕加索的《卡萨吉玛斯的葬礼》。

毕加索
毕加索 DR
广告

《奥南的葬礼》,取材于库尔贝家乡小城镇上一种习俗生活,是库尔贝于1849年至1850年期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

1849年夏末前后,库尔贝在奥南老家的画室开始创作这幅高315厘米、 宽668厘米的巨幅作品。画面上人物有40个左右,他们都与常人大小等同。在蜿蜒的送葬队伍中有男有女,他们身份不同,有城镇的官员、检查官、神父、死者 邻里、生前好友、家属等等,有的悲痛哭泣,有的默然,也有应付敷衍的人,总之面部表情所流露的心境是各式各样的。

画的背景是横向延伸的丘陵,而奥尔南则是沿路河这一边的峡谷。画面中心是墓穴,描述的时间是抬着棺木的男子将棺木送入墓穴的瞬间。画面没有交代谁是死者。据说从1848年9 月起,这里被辟为奥南的新墓地。画面左面的人物中有1848年8月死去的画家的外祖父安东诺• 伍德,作画时已不在人世。

画家本人写给友人的信中提到,为了真实地描写每个人物,他曾 将当地有实力的人物、教会有关人员作为模特儿,请到了画室,当然,一般平民以及自己的亲属是不可少的。关于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主题?画家未加说明。有人认 为这是为了便于描述当地人在同一地点、为了共同的目的而集合在一起。同时,也是为了反映当地的一项民俗。

画面如此安排人物,可能与库尔贝1847年去荷兰,看到荷兰派的集体肖像画,比如伦勃朗的《夜巡》之后受到启示有关。之所以采用横长的画面,可能与1830年法国东部艾皮诺印制的一张《民众版画》有关,这张版画就是用横长的画面来描绘送葬行列的。

再来看看毕加索的《卡萨吉玛斯的葬礼》。1898年春天,在巴塞罗那,毕加索结识了一位青年诗人卡萨吉玛斯。这位诗人成了他一生中最忠实的朋友。在诗人的介绍下毕加索加入“四只猫”俱乐部。  1900年10月,毕加索与卡萨吉玛斯搭乘火车,前往巴黎,这年他19岁。这两个人频繁的参与着巴黎各种刺激的生活。又高又瘦、留着跟毕加索一样头发的卡萨吉玛斯到巴黎后爱上了一位有着西班牙血统的模特儿,她叫吉尔迈尼。 卡萨吉玛斯后来举行了一个晚会,被邀请的朋友中也有吉尔迈尼。在晚餐接近尾声时,卡萨吉玛斯哭着掏出一支手枪。吉尔迈尼赶紧卧倒,射出的子弹只擦伤了她的后颈,卡萨吉玛斯又哭着举起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几个小时后,卡萨吉玛斯死在医院里。当时毕加索在马德里画画,听到卡萨吉玛斯的死讯,毕加索非常悲痛。一幅以死亡为主题的作品开始酝酿。这就是著名绘画 《卡萨吉玛斯的葬礼》 的来历。作品完成后,最初的名字是“招魂”,后来不知怎么就变成了“卡萨吉玛斯的葬礼”。自从卡萨吉玛斯死后,毕加索愈来愈内向、悒郁,马德里的世俗生活已不再适合他的心境。于是,他动身回到巴塞罗那,狂热地投入了工作。这就是画家蓝色时期的开始。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