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风土人情

从克什米尔到佩兹利

发表时间:

法国时尚史中也有崇尚外国衣着,模仿外国织造的典故,有意思的是,崇尚了一段时间以后,法国的模仿有了发展,做得让被模仿的外国织造也对法国肃然起敬。

广告

克什米尔提花面料就是一个例子。在十八世纪的法国,克什米尔指的是印度克什米尔地区的人从吉尔吉斯坦的羊只的胸口取下的绒毛织成的围巾。这种手工纺织的围巾,花色里经常可以看到长长的椭圆形及一头卷起的卷草纹的尾巴,里面填有花草与几何纹。它像腰果,像小枣,像虫卵;它还像逗号,像天使的小翅膀,又像变形的水滴,或者阴阳八卦的图案。这就是所谓的克什米尔纹样或佩兹利纹样。围巾的质地很软,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工匠们用提花色织的办法先一小块一小块地织出来,然后再拼成一条完整的围巾。

18世纪,拿破仑在远征埃及途中把克什米尔披肩作为纪念品带回法国,皇后约瑟芬很喜欢这种围巾,这种披肩随即风靡整个欧洲上流社会,宫廷里其他名媛也紧跟皇后带动的时尚。之后英国 的东印度公司开始做起了这单生意,把印度的披肩贩到欧洲。到了19世纪,光靠印度的原产已经不能满足大众需求,于是来自欧洲各地的仿制品成了热门货。之后法国的纺织业发明了提花设备,这样围巾的花色就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印度的作坊看到从巴黎带过去的克什米尔围巾后反过来要模仿法国货了。

16世纪  17世 纪前半期的克什米尔披肩,中央部分是无花 纹的素地,两侧有带根的虞美人和不知名的纤细花草,这种花边装饰纹优美细巧,具有波斯花饰风格和印度莫卧儿王朝自然主义风格。 17世纪后半期 ,花草题材变为形式化样式。一颗花草上增加花朵数量,组成带根的小花丛,花丛外形则变成鸡蛋椭圆形,花丛顶部稍微向左倾斜,出现“佩兹利纹样”的雏形,但仍保留莫卧儿王朝写实的自然主义感觉 。18世纪中期,花丛根部消失,密集的草叶形成小灌木丛, 取代了原来的根形,变为西方熟悉的松果、玉米型,由密集的小花草构成松果外形,平列排成变饰纹样,根部消失变为密集的草叶,草叶下方出现了承托花草的器皿,整个纹型变成花瓶形状。 1800  1815 年,边饰纹样逐渐变化纹样结构更加致密。 另外,在边饰纹样背景中插入曲线纹样,整体的底面面积变小, 边饰纹样进一步变成圆滑的曲线形。

1815年以后,背景的曲线纹样向边饰纹样靠拢,后来又分开构成松果纹样的细尖头部。

克什米尔纹样后来又叫佩兹利纹样。英国苏格兰西南部城市佩兹利十九世纪以生产羊毛披肩、头巾闻名于世,人们将披肩上常用的克什米尔纹样用这城市的名称来命名,这就成了佩兹利纹样。1820年开始是佩兹利纹样的第一期,披肩面料的边饰上,用纤细的植物纹样组成松果形纹样。 1830年以后是佩兹利纹样的第二期,松果形纹样开始变得细长起来, 甚至出现了长达80厘米 的细长松果形纹样. 1850年以后,佩兹利纹样越来越走向成熟,出现了现代形态,设计也越来越发豪华、繁杂,松果形纹样变得极端细长,弯弯曲曲,像藤蔓一样相互缠绕在一起,底子上的花纹也和松果融合成为一体,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佩兹利纹样”。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