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风光

罗马风教堂

发表时间:

罗马风是1818年由查尔斯(Charles-Alexis-Adrien de Gerville)用于描述哥特建筑以前的建筑类型,罗马风也叫诺曼风格、罗马式、罗曼风格。历史上很少有准确的定义的,罗马风建筑开始于900 1150年,高峰期在1075  1125年,到哥特式建筑开始而消失。在一些偏远的地区,罗马风教堂一直建到1200年代,是罗马风与哥特式两种风格的融合,被称为中期风格。正如名称所体现的,罗马风建筑的创作灵感来最初自于古罗马建筑。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提倡学习古罗马建筑,教堂建筑采用罗马帝国的半圆形拱、厚重墙体、巴西里卡长方形平面和罗马遗址的建筑材料。

广告

无论是教会建筑还是世俗建筑,罗马风建筑普遍给人以坚固而有力的印象。与之前的古罗马建筑和之后的哥特式建筑均以柱子、壁柱和拱作为承重构件(或者是看上去如此)相比,罗马风建筑则与拜占庭建筑类似,依靠墙、或是被称为墩柱的墙段承重。

 罗马风建筑常常被划分为“第一罗曼式”和“罗曼式”两个时期,其区别主要取决于建造时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第一罗曼式以粗石砌墙、开更小的窗户并尚未采用拱顶。伴随着拱顶和有所加工的石块被增量的使用这些较大的改进标志着第二罗曼式。

商业、战争与宗教朝圣等因素促进人们了解不同地方的建筑风格,从法国到西班牙加里西亚省的圣地亚哥.德.孔普斯特有三条主要的朝圣路线,沿途各地的建筑风格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使罗马风建筑遍布欧洲大陆的每个角落。勃艮第的罗马风艺术也是独居 特色,通过延长、塑造棱角、极度的平整、轮廓尺度的等级划分、大量褶皱的涡形线条、高大的体量、细致的雕塑装饰、半圆拱中出现尖拱、混合柱和早期的肋拱和 飞扶壁。这种类风格体现在克兰尼教堂以及通往圣地亚哥 (包括圣地亚哥大教堂)朝圣路沿途的大教堂中。

法国罗马风教堂多在勃艮第地区。在克吕尼修道院(Abbey of Cluny,1088-1030年)的影响下,一些极其辉煌的罗马风教堂在法国的勃艮第地区建造,勃艮第罗马风的繁荣时期在1075 1125年,许多建造方法预示着哥特风格的到来。

普瓦捷的格朗德圣母教堂(Notre-Dame-la-Grande, Poitiers,1100-1280)是法国南部原罗马殖民地内的教堂,西面入口虽有一对钟塔,但巴西利卡式的立面仍然明显,装饰以券和雕塑为主,刀法较粗犷,中廊上以通长的筒形拱,立面上的装饰、券与柱上的细部处理都保存有古罗马风格。教堂内部是一单跨的大厅,进深 15.2米,上面覆有由帆拱支撑着的穹窿。

朝圣热潮也对教堂的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国孔克的圣福瓦修道院处于前往孔波斯特拉的圣地亚哥朝圣的路途中,1120年由原来的巴西利卡式教堂扩建而成,西面的两个尖塔为19世纪所加,是早期罗马风建筑。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