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德国/香港

德国禁止“无货沽空”其实是效法香港

 德国日前突然宣布禁止国际投资者对若干德国银行的股票及债券进行“无货沽空”的交易,惊动全球金融市场,导致各地市场指数纷纷应声倒地。不过根据金融业人士指出,德国此举其实是效法当年的香港。

法兰克福股市. (20/05/2010)
法兰克福股市. (20/05/2010) REUTERS/Remote/Michael Leckel
广告

 经过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香港在十年前禁止“无货沽空”交易,即任何人假如手上没有股票或债券,或没有借来的股票或债券,就不准进行沽空活动,即所谓的“买空卖空”。

 瑞士银行亚太区主管格雷接受访问时表示,德国的举动其实不算什么,在亚洲属平常得很,对冲基金或投资者需要手上有货,或需要借到货,才可以进行沽空否则即属违法,而从2007至2008年之间,一共有6人因为进行“无货沽空”活动而被起诉。

 不过香港在当年立法禁止无货沽空时,却遭到国际金融业者批评,认为是破坏了香港行之有年的自由经济政策,而香港政府在1998年大举动用外汇汇储备进入股市维护市场秩序,也被视为有违一贯的经济放任政策。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香港的货币由于与美元挂勾,即政府保证每7.8港元可兑换1美元,但由于香港当时的通货膨胀远远高于美国,因货币挂勾政策,香港不能主动对港币加息,眼见港币美元之间的息差日深,包括索罗斯在内的国际货币炒家于是发动狙击港币行动,但同时又大举沽空香港股票,导致香港处于两难局面,即它必须调升港币利息,但调升利息却又会打压股市,沽空港股的国际炒家于是会赚得盘满钵满。事实上,香港股市在当年10月20日至23日四天之内,下跌了23%。

 后来香港决定与这些国家炒家决战,首先将港币隔夜兑换率大幅调升,一度上扬至500%,然后又斥资150亿美元大举收购港股,阻止港股的跌势,结果索罗斯等一众国际炒家亏本离场。

 经此一役后,香港决定禁止“无货沽空”活动一直至今。瑞银的格雷说,现在德国仿效香港做法,等于还了香港一个 公道。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