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台北一周

台星经济合作协议的历史性意义

发表时间:

●台湾和新加坡前几天同步发表联合新闻稿,声明双方将在世界贸易组织架构下,研议「经济合作协议」的可行性,在亚洲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更成为台湾主流报纸的头条新闻。为什麽这件事在台湾这麽受到瞩目?你说的没错,其实光在亚洲地区,各国之间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已经有56个,台湾和新加坡再多签一个,其实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但为什麽台湾这麽重视,甚至大陆官方也出面回应呢?这说明,台湾和新加坡之间的「经济合作协议」有它的代表性,甚至有它的历史意义。台湾联合报头版的一个标题非常传神,说是「听见冰河裂解的声音」,因为两岸签署ECFA 之后,按照马英九总统的政策方针,就是要和各国加紧签署FTA,儘管大陆方面已经鬆口,但实务上是不是能够突破多年禁忌,谁也说不准,现在台新双方同步发表联合新闻稿,说明这件事已经水到渠成,不但显示两岸的互信更上层楼,而且可以预见,这条路已经打通,台湾未来将可以陆续和全球贸易伙伴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对两岸关系,对台湾的经济发展都是正面利多,所以受到广泛瞩目。

台北一周
台北一周 RFI
广告

●为什麽马英九政府这麽迫切地要和各国签FTA?为什麽当世界各国都在签双边经贸协定的时候,台湾这个以贸易为导向的经济体,却迟迟没签,以至于现在看起来好像在「赶进度」的样子?

台湾和大陆过去在国际间是一种零和斗争,台湾很难加入国际组织,本来希望在2002年加入WTO以后,能一体适用多边贸易体制谈判的「关税减让」与「市场开放」等成果,没想到WTO的「杜哈回合」谈判在2003年9月宣告失败,全球经贸体制从原来的多边贸易体系谈判,走向双边协定与区域经济整合的老路。这下台湾就糟了,因为民进党从2000年开始执政,两岸关系逐渐恶化,当「台湾中国,一边一国」的声音愈来越大,各国都不敢蹚浑水,没人敢和台湾签FTA。所以到去年8月,亚洲已经签了56个自由贸易协定,只剩下台湾和北韩没有签任何双边经贸协定。

马英九2008年上台后看这情况不得了,因为东协十国从2010年,就是今年元月起实施「东协加一」,加了大陆,形成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2012年起「东协加三」,再加韩国、日本。这个超大的经济整合对台湾有什麽影响呢?台湾出口到「东协加一」的货品佔出口总值的54%,出口到「东协加三」的货品占出口总值的64%,但他们成为自由贸易区后关税大幅降低,甚至降到零,而台湾因为不是这个自由贸易区的成员,货品销售到这个地区要课6%到9%的税,换句话说,台湾这个以贸易为导向的经济体如果不能进去,以后就甭玩了。所以你说的一点没错,台湾现在真的在「赶进度」,也就是和主要贸易伙伴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进度。而且必须先和大陆签,然后再取得大陆不阻挠的默契,现在台湾终于和新加坡宣布要「拉拉手」,不但代表台湾重新进入世界经贸体系,更是未来马英九「赶进度」的第一站。

●台湾和新加坡宣布要研议签署「经济合作协议」后,大陆有什麽反应?

国台办发表的谈话软中带硬,内容说「我们相信新加坡会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并据此妥善处理与台湾的经贸关系;希望台湾方面确实维护两岸业已形成的共同政治基础,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局」。台湾总统府在大陆发表谈话后,也在当天傍晚立刻发表声明回应,肯定北京没有阻挠台星经济协议,认为有助两岸关系和平共荣发展;声明中还强调,未来台湾仍将在 WTO架构下继续和其他贸易伙伴洽签「经济合作协议」。几天来的情势,就像台湾报纸的标题「前进东协,经贸绿灯亮了」,因为台湾和新加坡是第一个案例,这个过关之后,未来台湾和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协国家,都可以按照这个模式继续签订FTA。可以说,由于和大陆关系的改善,台湾已经走出经贸的死胡同,迈向康庄大道,这是当初马英九从「两岸外交休兵」开始,递出和平的橄榄枝,逐步解开了这个结,长远看,对两岸中国人来说,都是明智的抉择。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