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

121亿欧元建造跑道 将成香港最昂贵基建工程

如果机场管理局的计画落实,香港将上马一项历来最昂贵的基建工程,在目前的大屿山国际机场填海加建第三条跑道,估计耗资1362亿元(港币,下同),即约121亿欧元。不过,世界自然基金会批评,650公顷的填海工程将造成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永久消失;亦有政党担心过于昂贵的工程导致经济效益成疑。

香港金融区
香港金融区 路透社
广告

香港机管局2日公布「机场2030规划大纲」,显示现有的双跑道在2020年前后便达饱和状态,香港要保住航空枢纽地位,就要投入862亿元(按付款日价格计达约1362亿元)增建第三条跑道,成为香港历来最昂贵工程。以机管局现金流估算,资金缺口高达1128亿元,集资方法包括停发股息予政府、借贷、发债,以及向旅客征收机场建设费。

虽然「机场2030规划大纲」文件列出两个方案,政府又强调谘询无倾向,但文件明确指出,维持现有双跑道的「方案一」须耗费234亿元提升设施,但以每年旅客量增长3.2%推算,到2020年机场容量便饱和,最多只可处理7400万旅客人次及600万公吨货量,从2020年到2030年,香港会流失逾1亿客量人次及逾1600万公吨货运。

文件又指出,香港如要保住航空枢纽地位,只能选择「方案二」,即花费862亿元建第三条跑道。这个工程造价估算,是按政府的投标价格指数,估计2011至2014年间每年涨价5%,2015至2020年每年涨5.5%,之后政府没有推测,机管局自行假设每年升3%,因此估计到付款当日累计金额达1362亿元。

机管局主席张建东表示,现时造价是按以往经验估算,真正价格受数大因素影响,包括要达环评要求、详细设计、长达10年的工程期间通胀等,两方案的造价都可以有加减20%的幅度波动,这不应影响公众的讨论和选择。

不过,机管局强调,两方案要二择其一,不可交替实施,若先做方案一(扩充现有设施)再做方案二(建新跑道),要拆卸许多现有设施重新布局,会造成浪费,若采用方案二,便毋须扩充现有设施。

中文大学航空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罗祥国认为,政府只抛两方案,变相是帮市民做了决定。他说,政府应考虑建较短跑道,造价、填海等面积将会较小。

建制派的民建联倾向支持建第三条跑道,但民主党认为造价太贵,要评估投资是否值得。公民党副主席黎广德说,现阶段是否要司法覆核方案言之尚早,希望政府能汲取港珠澳桥教训,在谘询阶段便详细客观披露各项数据。

不过,世界自然基金会批评,有关谘询避重就轻,亦淡化工程对环境整体的影响,其中虽然文件多次提到工程对中华白海豚影响不算太大,但指650公顷的填海工程是香港第二大填海工程,为白海豚栖息地带来永久直接损失,且跑道位置正是白海豚栖息热点的中心,故敦促政府尽快公布第三条跑道的详细工程和环境方面的可行研究报告。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