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文化艺术

李烈:说好故事才是台湾电影要走的路

发表时间:

荣获台湾金马奖杰出电影工作者的李烈,自18岁出道成为当时一代玉女明星,30多岁毅然决然离开影视圈,转到大陆发展服装事业,但未能如同在影坛上那般一帆风顺,经商失败迎来事业低谷,等到进入知天命的年纪后,决定再重新投入台湾影坛,只是这一次她不再是演员的身份,而是担任颇受专业人士好评及赢得票房的《囧南孩》制片,加上后来的《艋甲》及《翻滚吧阿信》等影片的成功,一跃成为台湾的王牌制片人,真的可以说,李烈无论幕前还是幕后,她都表现很亮眼。 那她是凭借着什麽在大起大落的人生剧本中华丽转身?现在就让我们请李烈来到节目中,听她对听众朋友们娓娓道来…

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
广告

李烈首先回答了记者第一个提问有关于从一个误打误撞进入娱乐圈演戏到有意识地返回影视界担任制片,这当中最明显的变化是什麽?她笑着说,第一个变化就是不用化妆就可以出门了。但变化其实不少,她续道,以前当演员的时候,在工作上坦白讲只需要注意好自己,把自己准备在一个最好的状态,因为永远都要公众前面曝光,另外,也只要把要饰演的角色的功课做好就行了,但作为一个制片,说实话就什麽都要管,大小事都得要非常注意,比方在拍片现场,永远都必须维持最高的警觉心,每一个环节都需注意,这应该是最大的不同吧!

厌倦了演员生活,去大陆经商又遇挫败后,当时是感觉到了什麽才回台湾并重入影坛当制片吗?李烈对记者说,其实那时候并没有特别感觉到什麽,回到台湾后,自己其实是用删去法来选择制片这个工作,因为已经不想再当演员,年纪也到一个程度,但她18岁就入行,最熟悉与最有安全感的还是这个行业,不过,除了演戏,导演方面完全没概念,其他如摄影灯光或编剧等等,也就是说都需要很强的技术面,不是40多岁的自己来得及学起来的,删除剩下的就是好像比较容易学的制片,加上演员的经历也让自己对制片的判断力有信心,因此,制片是她唯一的选择。

关于李烈提到的判断力,记者接着问她认为在做制片时其强项与敏感度为何?李烈表示,对于发掘演员这一块,敏感度还蛮强的。对于剧本的感受力也还算不错,以前当演员时,就读过许多剧本,她一定要先看剧本才决定要不要接这部戏,当然自己演过很好的剧本,也演过很烂的戏,但那些都是判断力。所以一路以来选择剧本这一块,曾经成功过也失败过,年轻的时候,可能没有发现到那是一种累计,但做制片时,就感到那这是生命中的养分,现在的判断力确实是从年轻时慢慢累积下来的。

李烈制作的第一部影片是囧男孩,是一种偶然还是因为这个剧本特别打动她?李烈对记者说,应该这么讲吧!其实在看囧男孩剧本时,不知不觉地就被文字吸引进去,吸引进去后就突然掉泪了,何时掉泪都不知道,另一方面,读着读着就出现很多画面,那些画面就像是电影画面分好镜头的。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一定要做囧男孩这部片,是令她回忆起已经遗忘的小学时代,一下子全部都回来了,那些故事并不是自己的而是自己身边的一些同学的故事,当时他们就浮现在眼前,自己也曾经欺负过他们,就是说那些家庭环境比较差或处在社会边缘的孩子。就是这个情感让她发觉原来这个剧本的力量这么强大,如果说,她今天要做电影的话,那囧男孩应该是她第一个起步。

这几年下来,感觉李烈对台湾电影怀有一定程度的抱负,李烈自己又是如何看呢?她谦虚地说,自己对电影的想法还蛮简单的,因为,电影基本上还是属于一种大众娱乐,但她自己在做电影时,除了娱乐性外,也希望能够对大众传递一种讯息,而这就是身为电影人对社会应该要负的一种责任,因此,她希望台湾电影,在市场上获得好成绩之外,在品质和内容上大家也能够有某种兼顾,可以兼顾到一些质感一些内涵,那是她自己对她制作的电影的一个要求吧!

最后记者问面对大陆电影的竞争,台湾电影的优势在哪里?李烈坚定称,台湾电影无法向大陆或好莱坞那样有大制作大资金,因此内容就显得更重要。如何能在内容上取胜,说出一个感动人的好故事,才会是台湾电影的优势,也才是台湾电影工作者要走的一条路。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