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台北一周

绿杯葛国情报告马开国际记者会

发表时间:

●台湾总统马英九和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十一月七日在新加坡会晤,全球媒体大多从和平的角度正面看待这件事。但这两天台湾却传出消息,在野的民进党因为不认同马习会,拒绝马英九前往国会报告,面对这个情况,马英九怎麽处理呢?

广告

前天,台湾立法院开会,国民党团提案,邀请马英九总统就「马习会」过程及成果到立法院做国情报告。

不过,因为绿营反对,立法院又始终不愿採取表决方式,因此最后决定,交付党团协商,而依立法院内规,协商时,如果朝野还是没有共识,依规定将进入一个月冷冻期,所以这个提案最快也要十二月中旬才能处理。

十二月中旬,已经快要选总统和立委了,到时候,台湾立法院很可能因为选举而停会。也就是说,马英九这个会期要到立法院做国情报告,可能性就变得很低了。

●民进党为什麽反对台湾总统马英九针对「马习会」到国会作国情报告呢?

这次的马习会,虽然国际舆论一片看好,各国政府也都肯定,但就是因为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会晤,光芒太过闪耀,照得台湾的在野党眼睛都快睁不开,又担心凸显了民进党两岸政策的空洞与虚无,影响总统选举的选情,所以蔡英文第一时间的反应是对党内说「我们被突袭了」。也因此,马英九主动表达愿意前往立法院做国情报告后,民进党说什麽也不愿把这个自己有能力杯葛的舞台拱手让出,让马英九再次享受光环。所以马英九也大力反击,批评民进党,动不动就批评「马习会」是黑箱作业,却宁愿放弃让「马习会」更公开透明的机会。

●台湾的立法院决定将邀请马英九做国情报告的提案交付党团协商,实质上等于拒绝了马英九的国情报告,既然国民党立委佔多数,立法院为什麽不採取表决的方式?

这正是台湾民主政治多年以来最大的病根,在野党採取强悍方式杯葛会议,比如锁门、霸占主席台、拉扯打群架等方式,导致立法院长年无法就任何重大提案或法案进行表决,服贸协议就是最好的例子,也因此,国民党的重大施政,到了立法院就「塞车」。当在野党在立法院以武力杯葛时,立法院长王金平永远採取「不动用警察权」排除干扰议事的立场,也因此,国民党虽是执政党,但永远被民进党牵着鼻子走,这也是王金平的政党色彩,在台湾人心目中显得十分模糊的原因。

●面对这次马英九的国情报告被在野党拒绝,台湾总统府有什麽反应呢?

其实,台湾总统府很早就看出,民进党一定拒绝让马英九总统到立法院做国情报告,因此早有腹案。总统府发出声明稿强调,马总统基于「尊重国会」与「尊重台湾民主价值」的原则,愿意以最「公开透明」的方式,亲赴立法院进行国情报告,这是中华民国总统依宪依法尊重国会的重要宪政行为,不该被当成政治议题操作。

接着,总统府宣布,为了向全体国人更清楚说明「马习会」各项议题,马英九总统于十一月十三日 下午五时在总统府召开国际记者会,向人民报告。于是,这场国情报告,就从立法院搬到了总统府,马英九同样有机会向全民说明马习会的来龙去脉,这场马习会的历史光环终究不是井底之蛙可以遮掩的。

●既然可以透过国际记者会的方式,向全民说明马习会的始末,之前马英九为什麽主动表达愿意前往立法院做国情报告呢?

这诚如台湾总统府的解释,真的是「尊重国会」与「尊重台湾民主价值」的作法。因为台湾历经多次修宪,政府体制已经从双首长制偏向总统制,总统由直选产生,是全国权力最大的官员,而且平常到立法院做施政报告、接受质询的是行政院长,并不是总统。因此,当遇上这种国家重大施政,比如马习会这种大事,台湾的舆论倾向总统可以依据宪法增修条文的精神到立法院做国情报告,有一种形式上的节制作用,但前提是要由立法院提出邀请。但实务上,这回反而是马英九主动表达要做国情报告,在野党反而不肯,这其中的境界,差异是很大的。

事实上,台湾迄今还没有总统应立法院之邀,前往做国情报告的前例,如果民进党答应,等于让马英九又创下宪政先例。这也是在野党没有兴趣帮马英九搭建舞台的原因之一。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