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文化艺术

张立晔的蜕变-对绘画返璞归真的追寻

发表时间:

自小凭借一股热情、矢志投身绘画的台湾中生代艺术家张立晔,在没有受任何美术学院的专业训练下,透过自学与自发的创作手法,近年来受到不少台湾美术界的好评以及公私立收藏家的青睐。这一次,张立晔又应位于左岸圣日耳曼区费德里克・莫瓦松画廊(Galerie Frédéric Moisan)的邀请,在5月10日至21日期间,以蜕变为主题展出逾30多个人近年最新创作。

张立晔“蝴蝶人”系列作品之一
张立晔“蝴蝶人”系列作品之一
广告

毕业于东吴大学社会系的张立晔成长于日本漫画盛行台湾的时代,从小便萌生对绘画的憧憬,却因社会及家庭的限制而无法追随志向,自大学毕业后终于决心投身绘画,初期仅能以为报章杂志绘制插画维生,多年后始专事艺术创作。因应解严后台湾社会充满批判反省、回归本土文化的氛围,其早期作品以关怀社会问题、弱势族群、生态环保议题为出发。

但自2000年起,随着生命产生重大转折,张立晔的创作,逐渐转以「万物有灵论」(Animism)为主要思想架构,冀祈回归原始与纯真精神,重新连结与修护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藉此开展出一系列画作。

张立晔“生命之树”水墨系列之一
张立晔“生命之树”水墨系列之一 策展人提供

创作媒材除压克力外,亦开始尝试深具东方精神之毛笔水墨,两者交互相融之下,笔触更显细腻,内容刻画愈趋圆融,丰富的生命景象,宛如缤纷的花园,不断从饶沃的土地上滋生,充分展现出人与自然对话的无限张力,进而体现「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转化新生哲理。

在与本台的访谈中,张立晔分享了他的创作启蒙过程、维系自己画画的动力、以及受到那些影响等等,他首先表示,高中读完梵谷传大受感动,成了他日后一定要从事艺术的诱因,而这股动力和热情迄今不减。他特别提到,不同于他人在创作上向前走的道路,他偏好往回走,也就是返璞归真!而且往回走呢,对他而言往往还可以发现更多更深与更原始的东西。

张立晔接着说,2008-2009年时,他与妻子决定领养小孩,在同小孩一起玩耍共同成长的过程,他体会到自己变成一位父亲,经历了这种转变,就萌生出蝴蝶人的概念,从这个形象和一种内观自省的方式去描绘一个更成熟的自己。

台湾的艺评指出,张立晔建立个人创作风格的历程,相当独特,同时也有别于其他较为台湾大众所熟悉的吴李玉哥、洪通、林渊等至年长始投入创作、风格粗犷强烈的乡野素人艺术家。

至于张立晔本次在巴黎首次个展的绘画作品给予观者何种感受呢?责策划此次展览的张弘瑜表示说:“人生,本就是去芜存菁的过程。也许最终多会回归平静与详和,但诚如张立晔作品所揭示的,其间可能充满纠结、挣扎、惊奇,乃至缤纷而焕发。生命的力量,在此一览无遗”。

为呼应艺术家「蜕变」个展中的自发与内在挖掘精神,展览亦将跨界结合台湾旅法音乐家王雅平,在11日的开幕式上,策划一场即兴音乐创作演出。如此一来,绘画本身与创作手法的自发性成为音乐动机,同时这场即兴演出也为展览注入更多的想象和意趣。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