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法国报纸摘要

香港特首想用经济措施化解政治危机

发表时间:

英国脱欧谈判、土耳其围剿库尔德人武装、香港局势发展等是17日出版的法国全国性大报重点关注的三大国际主题。英国正式退出欧盟的最后期限临近,《费加罗报》、《解放报》和《十字架报》均以英国与欧盟为避免无协议脱欧而展开的最后谈判作为开篇主题。关于香港,《费加罗报》报道了中国政府对美国众议院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做出的反应;财经报刊《回声报》尝试从香港特首林政月娥新施政报告中找出缓解香港危机的方案。

法国报纸摘要
法国报纸摘要 RFI
广告

香港政治危机已经持续4个多月。特首林郑月娥16日宣读其自危机以来的首份施政报告。但由于泛民主派议员的抗议,她未能按照惯例,在立法会宣读报告,而是改用视频录像方式完成。《解放报》简短报道了林郑月娥当日在立法会面对的喧闹、混乱场面,指出,她最终不得不离开立法会,通过事先录制的视频,宣读报告。她在报告中表示,她坚信香港能够战胜风浪,“见到风雨后的彩虹”。

《回声报》驻京记者的文章注意到施政报告中的民生措施。报道指出,林郑月娥想用经济措施,来化解香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她试图恢复在这次抗争运动中失去的民心。但是示威者在要求民主改革,而林郑则重点宣布了一系列经济与社会措施,相信高房价与社会不平等才是酝酿市民不满的温床。这些措施包括在三年内建筑一万套住房、征收当地富豪土地、放宽房地产借贷规定等等。总共有近200项措施。但法国外贸银行NAXITIS香港分部的首席经济分析师向《回声报》记者评论指出,其实在住房问题上,没有任何有决定性意义的措施,在土地问题上更是如此。这篇报道指出,林郑月娥既没能说服商界,也没有回应示威者的诉求,没有做出任何政治让步。港人要求普选,但北京视此为禁区。习近平上周末访问尼泊尔期间甚至威胁说,想在中国搞分裂的人,将“粉身碎骨”。同时,北京指责外国,尤其是美国,在火上浇油。美国众议院刚刚通过了《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威胁会取消美国给与香港的特殊贸易地位。北京严辞反击,表示,倘若相关法案最终获得通过,不仅损害中国利益,影响中美关系,也会对美国利益带来不利影响。

《费加罗报》驻京记者的报道侧重中国针对美国众议院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做出的反应,但也描述了香港特首16日在立法会面对的场面。报道指出,在反对派议员的喧闹声中,特首在讲台上只坚持了一分钟,就不得不决定离开。这再次显示在4个月的危机之后,她的政治信誉已经丧失殆尽。而这种狼狈的场面也再次体现出香港的政治僵局。香港议题此时也进入了中美战略较量。在此之前,美国众议院刚刚一致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引发北京的怒火。这项法案在刚刚庆祝完建政70周年、民族主义情绪高昂的北京当局眼中,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内地民众也因为一些最激进的示威者的暴力,十分愤怒。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时殷鸿向《费加罗报》形容这项法案是给中美关系的“一记耳光。”报道写道,这项法案还需要送交参议院讨论通过。根据法案,美国是否维持香港的特殊贸易地位,取决于香港在公民权利领域的形势,要求美国国务院每年做出审查。法案也规定对任何在香港破坏基本自由的负责人,采取制裁措施。文章指出,这项法案在参议院朝野两大党中应该也享有多数支持。对香港势头开始减弱的抗争活动来说,这是一种推动。国会也在向总统特朗普施加压力,因为总统有权否决法案。到目前为止,特朗普一直在谨慎地打香港这张牌,担心会破坏他与北京的贸易谈判。但也有人认为,这项法案的效力可能适得其反,可能会让北京更有理由结束香港本应持续到2047年的特殊地位。一名曾为特朗普政府工作的高级外交官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就表示,这可能是一个大错,会让北京当局高兴得手舞足蹈。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