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台北一周

26条措施显示北京对台战场设定在大陆和国际要让民进党政府无法插手

发表时间:

本月4日,大陆国台办等21个部委联署宣布对台26条措施,这项新措施是在去年31条的基础上更为具体化和全面化。让台企参与大陆科技创新、共享经济发展;让台湾民众在领事保护、购房资格、就学就业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消息传出,民进党政府气急败坏,只能用「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等政治语言反驳!

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
中国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 网络
广告

中国大陆近日对台推出26条措施,被视为去年31条惠台措施的扩大与延伸。宣布之后,台湾政府反应激烈。到底这26条有什么具体内容呢?

26条里面,有13条针对台湾企业,另13条针对台湾同胞个人。比如,台湾企业可以参与大陆重大技术装备研发、5G技术研发、循环经济项目;可投资航空客货运输、通用航空服务;可投资主题公园,参与旅游基础设施与配套。台湾企业纳入「贸易救济」与「贸易保障」范围。

在针对台湾同胞个人方面,海外台湾同胞可以向大陆的大使馆寻求保护与协助,申请旅行证件。台湾人可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提供新业态交通出行产品;在福建有手机资费的优惠;台湾民众在大陆购房时,与大陆居民享同等待遇。

台商子女获得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可以参加相关高职院校分类招考;另外,扩大奖学金的范围、在大陆的台湾籍教师和学生可以申请公派留学;

还有,台湾运动员可以参加大陆全国性运动比赛;能以内援身份参加大陆足球、篮球等职业联赛;可以报考大陆体育院校等。

国台办的说法是,26条措施的宗旨,与先前的「31条措施」一脉相承,是在对台工作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特别标榜「提供与中国民众同等待遇」。

26条惠台措施公布后,台湾民进党政府反应激烈,认为是在分化台湾内部,对这些措施完全是负面评价,民进党政府到底怎样看待这些措施呢?

没错,台湾官方对26条惠台措施,可以说没有一句好话。总统府发言人丁允恭说,两岸应正向交流、对等互惠,而不应名为惠台,实为锁台。他说,这「26条措施」实际上是「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行动方案,中国企图用这些措施框架台湾,也损害台湾人民实质利益。

他还「正告」中国政府,停止对台湾的打压,放弃「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政治前提,这样才是两岸发展的正道,也对两岸人民有真实帮助。

台湾陆委会也发布声明,认为这是夹带「一国两制」的政治操作,批评中共意图分化台湾内部,企图介入影响台湾选举。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甚至在推特上用简体字发文说「我们台湾用不到一国两制,真的不用客气,给你们人民多点自由也不错喔」,可以说拒于千里之外,完全不领情。

对于台湾官方针对26条严厉的批评,大陆方面有什么回应呢?

国台办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公开回击说,陆委会在说三道四,诋毁抹黑,是一党之私的政治操作。

国台办说,去年大陆公布「31条措施」时,陆委会与民进党政府就百般诋毁。现在大陆持续推出新的26条措施,是为进一步回应台胞诉求,使台胞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分享大陆发展机遇,盼台胞发展得更好、获得更大利益。

但是民进党政府对民众的呼声充耳不闻,对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除了造谣抹黑,就是恐吓惩罚,不断为台胞获得利益福祉设置障碍,处处坏台胞的好事。

国台办主任刘结一则说,新惠台26条发布上路后,台胞反应都非常好,认为对解决投资生活问题、扩大机遇,带来更扎实的获得感,「确实有真金白银」。

他更进一步地说,26条之后,惠台措施还会不断向前、扩大推进,「在政策面帮助台胞创造机会是不会停止的。

台湾有学者认为,26条措施显示,大陆已经不再把希望寄托在民进党政府,而是透过政策措施,直接嘉惠台湾人民。两岸学者专家有什么看法呢?

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认为,这次26条的内容是企业、民生各半,显示大陆不只是要服务台湾企业,更要直接让民众有感。他说,对岸就是要「让你痛的时候,要痛得有感;要你爽的时候,也要爽得有感」,他分析,未来大陆对民进党政府会更硬,对人民会更软。

大陆南开大学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晓兵则认为,大陆对台政策已经是「你出你的牌,我出我的牌」,不会因台湾做政治操作,而有所逆转。

两岸政策协会秘书长王智盛分析,26条措施其实是延续过去一贯的逻辑,配合十九届四中全会的谈话而来,跟台湾明年选举的关联不大。

他认为,26条一方面邀请台湾企业加入中国聚焦发展的产业,包括5G通信技术,以及循环经济等,另一方面也透露架空未来两岸协议的重要性,许多新措施会让相关的两岸协议变成可有可无。

另外在中国开放领事协助与保护,王智盛认为,过去惠台政策停留在经济、社会面向,现延伸到领事保护,其实已经把「同等待遇」推往政治的面向。

台湾舆论界分析指出,陆委会批评中共企图介入影响台湾选举,根本是搞错重点和方向。因为中共显然已经不再重视民进党政府的态度,而是把「对台重点战场」设定在大陆和国际上,着眼点就是大陆广大的内需市场,和未来新技术应用的发展空间,以及中共在国际社会与日俱增的影响力,近乎全面落实「同等待遇化」,这样的做法,让民进党政府几没有插手干预的余地。照这样的政策方向下去,未来大陆还会推出更多惠台措施,是绝对可以预期的!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浏览其他章节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