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主要内容
香港/媒体/反送中

警媒关系紧张 警队投诉传媒亦大增 学者指警队忧行动合法性受质疑 欲"洗白"

反修例运动以来,警方已不时阻碍记者采访,甚至向记者身处方向发射弹药,近两日更发展至执勤警员数次指骂记者是「黑记」,指记者应把镜头对准示威者,而非警队。此外,警方公开投诉传媒报道的次数亦大大增加,半年来已有19次,日前更致函香港电台之首的广播处长,指有关一场集会的报道中所用「字眼」「误导听众」,加深大众对警队的误解。港台认为有关指控「不合理」,令人遗憾。

香港镇暴警察9月25日拘捕一名在沙田站与警方对峙的女子
香港镇暴警察9月25日拘捕一名在沙田站与警方对峙的女子 t, in Hong Kong, China, September 25, 2019. Picture taken Septem
广告

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前助理教授柱耀明向本台指出,警方行动时有采用超乎法律限制的手法,传媒的报道或批评会令其行动失去合法性,故此更为在意,以致投诉传媒次数上升,客观上亦会打击传媒公信力;至于致函广播处长,更是官僚做法,希望由上而下箝制新闻部员工,企图影响编采决定,属另类暴力。

警方过往认为传媒报道不利警队时,多是致电传媒机构反映,但近年则以书面形式出现,甚至循官方途径公开,但每年宗数亦属单位数。不过,自6月反修例风波以来,警方针对传媒的报道、时事节目内容、外媒的专栏文章而发信澄清及表达意见的,已有19次。当中主要涉及较具批判性的《苹果日报》,有12篇报道「被澄清」,其中9封信在本月发出。而针对周日(22日) 爱丁堡广场集会的报道,警方更分别向《苹果日报》和同属部门的香港电台发信,「澄清」报道内容。

港警方给香港电台的投诉信
港警方给香港电台的投诉信 @麦燕庭提供

根据警队网页上载的信函,警察公共关系科总警司向广播处长(记者按:原信写错职衔为广播处处长,查实港府没有广播处,不存在广播处处长一职)梁家荣指出,港台在周一晨早新闻时段报道上述集会时,提到有人将国旗掷在地上,其后几名防暴警察进入广场,演变成警民冲突,其间警察多次使用警棍、胡椒喷雾等,在场人士则掟水樽等物品「还击」。警方认为,「还击」一词「会令听众误会是警方主动使用武力」,加深大众对警队的误解,「实非负责任的做法」,希望港台「能以事实为基础」作出报道,认为这是「一个负责任传媒应有之义」。

港台发言人回应时指出,报道用上「还击」,属事实描述,无意指任何一方主动使用武力的含意,对于警方的不合理指控,令人遗憾。

对于警方并非因为严重失实报道作出澄清,而是就所用字眼表达不满,杜耀明表示,警方一直强调其行动是响应性的,即是有暴徒使用暴力,警方才会使用武器,若报道使用「还击」,会予人「警方做初一,市民才做十五」的感觉,颠倒了警方的一贯说法,故此反应强烈。

他又说,港台有《节目制作人员守则》,各部门相对享有编辑自主,警方致函广播处长而非新闻部总监,不单是挑战守则,更是有意藉官僚手法,向广播处长施压,由上而下地压住新闻工作者。他形容,这是另类暴力。

杜耀明又说,警方现时不单止要用武力控制示威者和整个局面,即使是传媒报道也要为警队「洗白」,一旦报道批评其行动时,便会动摇其行动的合法性,故此更为在意报道内容,「澄清」次数自然上升。而白纸黑字地「澄清」,就是要作为纪录,反映警方「讲了便是真相」的心态。

面对有关情况,记者只须据实报道便可,这虽然会对记者形成心理压力,但未致于会造成自我审查。

电邮新闻头条新闻就在您的每日新闻信里

下载法广应用程序跟踪国际时事

分享 :
页面未找到

您尝试访问的内容不存在或不再可用。